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居高不下。了解乳腺癌的致癌因素和疾病发展过程,对于提高公众的科学认知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深入探讨乳腺癌的发病机制、致癌因素以及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
乳腺癌的发病机制
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激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基因突变、细胞信号传导异常和细胞周期失控等改变,导致细胞无限制增殖,最终形成肿瘤。
基因突变
:乳腺癌的发生与多种基因突变密切相关,其中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是最常见的遗传性乳腺癌相关基因。这些基因突变导致DNA损伤修复能力下降,细胞更容易发生癌变。
激素水平异常
:雌激素是乳腺癌发生的重要促进因素。长期雌激素水平过高,会刺激乳腺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增加癌变风险。
细胞信号传导异常
: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激活,如HER2基因扩增,会导致细胞过度增殖和抗凋亡能力增强,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细胞周期失控
: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异常表达,如p53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周期失控,促进肿瘤细胞的无限制增殖。
乳腺癌的致癌因素
乳腺癌的致癌因素主要包括:
遗传因素
:家族史中有乳腺癌患者,尤其是一级亲属,会增加个体患乳腺癌的风险。
激素水平
:长期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初潮年龄早、绝经年龄晚等都与乳腺癌风险增加有关。
生育和哺乳
:未生育、晚育、未哺乳等均与乳腺癌风险增加有关。
环境和生活方式
:长期饮酒、高脂肪饮食、肥胖、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增加乳腺癌的风险。
辐射暴露
:胸部放射治疗史、长期接触电离辐射等,也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
乳腺癌的疾病发展
乳腺癌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阶段:
原位癌阶段
:乳腺上皮细胞发生癌变,但尚未突破基底膜,局限于乳腺小叶或导管内。
早期浸润性癌阶段
: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开始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
局部进展期
:肿瘤体积增大,侵犯周围组织,如皮肤、胸肌等。
区域淋巴结转移
:癌细胞通过淋巴管转移到腋窝、锁骨等区域淋巴结。
远处转移
:癌细胞通过血液循环转移到远处器官,如肺、肝、骨等,形成转移性乳腺癌。
乳腺癌的早期多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和乳晕改变,随着疾病进展,可能出现皮肤凹陷、橘皮样改变、乳头溢液等症状。对于乳腺癌患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总之,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致癌因素和生物学过程。提高公众对乳腺癌的认知水平,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同时,开展乳腺癌的筛查和预防工作,对于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张美玲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