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居首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在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80%-85%,其中约30%-40%的患者被诊断为局晚期。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由于肿瘤侵犯范围较广,手术切除困难,常采用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放射治疗作为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副作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放射治疗的作用机制 放射治疗通过高能射线(X射线、γ射线等)照射肿瘤,破坏肿瘤细胞的DNA,使其失去增殖能力,从而达到控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目的。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主要包括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和常规分割放疗。SBRT采用高剂量、少分次照射,对肿瘤局部控制效果较好;常规分割放疗则采用较低剂量、多分次照射,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较小。
放射治疗的常见副作用 放射治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一定损伤,从而产生一些副作用。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的常见副作用包括: (1)皮肤反应:放射区域皮肤出现红斑、瘙痒、脱屑等,一般为轻度,无需特殊处理; (2)放射性肺炎:放射区域肺组织受损,出现咳嗽、气促等症状,多发生在放疗后1-3个月; (3)放射性食管炎:放射区域食管黏膜受损,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等症状,多发生在放疗后1-2周; (4)骨髓抑制:放射治疗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增加感染和出血风险; (5)其他:如放射性肺纤维化、心脏损伤等,发生率较低,但可导致严重并发症。
放射治疗副作用的管理 针对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的副作用,可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1)皮肤护理:保持放射区域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刺激,可外用一些保湿、止痒药膏; (2)对症治疗:放射性肺炎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放射性食管炎可使用消炎止痛、黏膜保护药物; (3)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4)造血生长因子:对于骨髓抑制明显的患者,可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等药物治疗,提高白细胞、血小板水平; (5)个体化调整:根据患者病情和耐受性,适时调整放射治疗剂量和分割方式,降低副作用发生率。
总之,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的副作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团队密切合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争取最佳疗效。相信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会越来越好,给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雷程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