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作为消化系统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其背后的腹痛与恶心等症状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常常被忽视,从而延误治疗。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胰腺炎的病理机制及其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胰腺,位于上腹部,是一个重要的器官,它不仅具有内分泌功能,如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还具有外分泌功能,即分泌消化酶帮助消化食物。胰腺炎通常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它们有着不同的诱因和症状表现。
急性胰腺炎多由暴饮暴食、进食油腻食物、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引起,而慢性胰腺炎则与胰腺长期炎症有关。这两种类型的胰腺炎都可能导致腹痛和恶心等症状,但它们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有所不同。
腹痛是胰腺炎的主要症状之一。急性胰腺炎患者可能会在暴饮暴食、进食油腻食物、饮酒后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这种疼痛通常被描述为刀割样或持续性疼痛,有时还可能放射到背部。腹痛的产生与胰腺炎引起的胰腺细胞损伤、炎症反应及胰腺周围组织水肿压迫有关。胰腺炎症导致的细胞损伤会释放炎症介质,这些介质刺激周围神经,引起疼痛。同时,胰腺炎症也会导致胰腺和周围组织水肿,压迫神经和血管,进一步加剧疼痛。
发热也是胰腺炎的常见症状。胰腺出现病变时,会伴有发热。发热的程度与病症的程度有关,如水肿型胰腺炎表现为轻度发热,而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则呈现高热。发热的产生与胰腺炎症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有关。炎症介质的释放会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
胰腺参与脂肪代谢,当胰腺功能异常时,脂肪消化能力下降,易出现腹泻、腹胀等现象,患上慢性胰腺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时,胰腺出现炎症,可引起食欲减退、进食后上腹饱胀、大便内脂肪量增多,伴有恶臭味。这些症状与胰腺炎症引起的消化酶分泌减少、脂肪消化吸收障碍有关。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对脂肪的消化至关重要,当胰腺炎症导致消化酶分泌减少时,脂肪无法被有效消化,从而引起上述症状。
呕吐和恶心也是胰腺炎的常见症状。胰腺病变易导致恶心、呕吐等症状。每天呕吐次数达1-3次,或是表现为持续性频繁呕吐时就要警惕胰腺的不健康了。呕吐和恶心的产生与胰腺炎症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胃肠道平滑肌痉挛有关。胰腺炎症释放的炎症介质可以影响胃肠道的运动和分泌功能,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引起恶心和呕吐。
此外,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健全时,β细胞会被胰腺炎症细胞破坏,引起血糖增高。血糖增高的产生与胰腺炎症引起的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抵抗有关。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关键激素,当胰岛素分泌减少或其作用受到抵抗时,血糖水平会升高,导致糖尿病等并发症。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可能与其他疾病有关,如胃炎、胆囊炎等。如果您遇到这些问题,应该及时咨询医生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医生会根据病史、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明确诊断,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背后的腹痛与恶心等症状与胰腺炎症引起的胰腺细胞损伤、炎症反应、消化酶分泌减少、胃肠道功能紊乱等有关。了解胰腺炎的病因、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防治这一疾病。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规范治疗,以降低胰腺炎的危害。同时,预防胰腺炎的发生也非常重要,应避免暴饮暴食、进食油腻食物、过量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维护胰腺的健康。
李振宇
浙江省台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