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 CCA)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预后较差。FGFR(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突变是胆管癌中较为常见的分子变异之一,约占所有胆管癌的10-15%。FGFR基因的突变、融合或过表达导致均可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因此,针对FGFR突变的胆管癌患者,肝移植治疗成为了一种潜在的治疗手段。本文将重点探讨FGFR突变胆管癌患者肝移植治疗的新进展。
一、FGFR突变与胆管癌的关系 FGFR是一类受体酪氨酸激酶,参与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等生物学过程。FGFR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FGFR2上,包括点突变、基因融合和基因扩增等。FGFR突变可通过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如MAPK/ERK、PI3K/AKT等,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因此,FGFR突变胆管癌患者具有更高的肿瘤侵袭性、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风险。
二、FGFR突变胆管癌肝移植治疗的可行性 对于FGFR突变胆管癌患者,肝移植治疗的可行性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肿瘤分期、肝功能、合并症等。对于局部进展期(T2-T3)的FGFR突变胆管癌患者,肝移植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然而,对于晚期(T4)或伴有远处转移的患者,肝移植治疗的疗效较差。此外,患者的肝功能储备、年龄、合并症也等因素会影响肝移植治疗的可行性。
三、FGFR突变胆管癌肝移植治疗的预后 FGFR突变胆管癌患者肝移植治疗的预后因素包括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等。总体而言,FGFR突变胆管癌患者肝移植治疗的长期生存率约为40-60%,明显低于FGFR野生型胆管癌患者(70-80%)。此外,FGFR突变胆管癌患者肝移植后复发率较高,约为50-60%。因此,对于FGFR突变胆管癌患者,肝移植治疗需谨慎评估其预后。
四、FGFR抑制剂在胆管癌治疗中的应用 近年来,FGFR抑制剂在胆管癌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FGFR抑制剂可通过抑制FGFR酪氨酸激酶的活性,阻断下游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目前,已有多个FGFR抑制剂如pemigatinib、infigratinib等获批上市,用于治疗FGFR突变的胆管癌患者。FGFR抑制剂单药治疗的客观缓解率约为30-4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约为7-9个月。此外,FGFR抑制剂还可与其他靶向药物、化疗药物联合应用,进一步提高疗效。
五、FGFR胆突变管癌肝移植治疗的未来展望 随着FGFR抑制剂的广泛应用,FGFR突变胆管癌的治疗策略也在发生变革。对于FGFR突变胆管癌患者,可在肝移植前给予FGFR抑制剂治疗,以缩小肿瘤体积、控制肿瘤进展,从而提高肝移植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此外,FGFR抑制剂还可作为肝移植术后的辅助治疗手段,降低肿瘤复发的风险。因此,FGFR抑制剂联合肝移植治疗有望成为FGFR突变胆管癌患者的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总之,FGFR突变胆管癌患者肝移植治疗是一种潜在的治疗手段,但其疗效和预后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未来,FGFR抑制剂的应用有望为FGFR突变胆管癌患者肝移植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进一步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评估FGFR抑制剂联合肝移植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将有助于优化FGFR突变胆管癌的综合治疗策略。
温颖声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越秀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