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理解,尤其是肿瘤微环境和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肺癌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将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在预测肺癌免疫反应中的关键作用,并介绍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应用和进展。
免疫治疗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所有肺癌患者的大多数。免疫治疗,特别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使用,已在NSCLC的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信迪利单抗作为一种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方案在NSCLC的治疗中已被广泛研究。一项研究中,患者接受每3周一次静脉注射信迪利单抗200mg、白蛋白紫杉醇260mg/m²和卡铂AUC 5,共3个周期的治疗,随后在最后一次新辅助治疗后的3-6周内进行手术。尽管该研究暂未观察到病理完全缓解(pCR),但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宝贵数据。
IMpower150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了抗PD-L1单抗(如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及化疗在晚期肺癌一线治疗中的有效性。与仅使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相比,联合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显著延长,分别为8.3个月对比6.8个月和19.2个月对比14.7个月。
循环肿瘤细胞(CTC)在预测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循环肿瘤细胞(CTC)是指从原发肿瘤或转移灶脱落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CTC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肿瘤的转移机制和预测治疗效果。特别是CTC表面PD-L1表达量与免疫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在NSCLC中,基线期CTC细胞表面PD-L1表达水平较高的患者,在接受了PD-1抑制剂治疗后预后更好。因此,通过检测CTC及其PD-L1表达情况,可以更精准地预测患者的治疗反应并指导个性化治疗策略的选择。
免疫治疗的未来方向
随着对肺癌生物学特性理解的加深以及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免疫治疗已成为改善肺癌患者预后的关键手段之一。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联合治疗模式,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其他药物的联合,以期为更多患者带来长期生存获益。同时,深入研究CTC在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肿瘤免疫微环境,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更为精准的指导。
综上所述,免疫治疗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CTC的检测和分析为预测免疫治疗反应提供了新的视角。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开发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预后。
季峻松
上海市长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