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治疗的飞速发展,RET融合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策略发生了显著变化。RET融合作为一种罕见的分子亚型,其在NSCLC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1-2%。本文将重点探讨RET融合阳性NSCLC患者的手术治疗策略,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RET融合阳性NSCLC的分子特征
RET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其基因融合可导致RET蛋白的持续激活,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存活和侵袭。RET融合阳性NSCLC患者往往表现为年轻、不吸烟或少量吸烟、肺腺癌等临床特点。目前已知的RET融合伴侣蛋白包括KIF5B、CCDC6、NCOA4等。不同融合伴侣蛋白的RET融合阳性NSCLC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
手术指征及手术方式选择
对于RET融合阳性NSCLC患者,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手术指征包括:(1) Ⅰ-Ⅱ期患者,无远处转移;(2) Ⅲ期患者,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可完全切除;(3) 部分Ⅳ期患者,如单发脑转移或肾上腺转移,可完全切除。手术方式包括肺叶切除术、楔形切除术和肺段切除术。对于中央型肿瘤,建议行肺叶切除术;对于周围型肿瘤,可根据肿瘤大小和位置选择楔形切除术或肺段切除术。
新辅助治疗及辅助治疗
对于部分Ⅲ期患者,可考虑行新辅助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以缩小肿瘤体积、降期降级,提高手术切除率。对于Ⅰ-Ⅱ期患者,术后可考虑行辅助化疗,以降低复发风险。对于部分高危患者,可考虑行辅助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以提高生存获益。
术后随访及复发监测
术后患者应定期随访,包括胸部CT、腹部超声、头颅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于RET融合阳性NSCLC患者,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直至术后5年。一旦发现复发或转移,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包括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化疗等。
靶向治疗在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近年来,针对RET融合的靶向治疗药物如BLU-667、LOXO-292等已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对于部分手术切除困难或拒绝手术的患者,可考虑行靶向治疗。对于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患者,靶向治疗可作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提高患者生存获益。
总之,对于RET融合阳性NSCLC患者,手术治疗仍是首选治疗方法。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案,并结合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获益。同时,术后应定期随访,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调整治疗方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孟垂政
威海市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