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作为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在中国,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呈现出独特的趋势。本文将对中国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预防和控制此类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结直肠癌的全国总发病率为28.20/10万人,其中城市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分别为54.31/10万人和28.80/10万人。这种差异可能与城市居民生活方式更为西化、饮食习惯变化以及体力活动减少有关。在死亡率方面,全国总死亡率为13.61/10万人,城市死亡率同样高于农村,分别为9.99/10万人和10.47/10万人。结直肠癌已成为中国城市居民第五位、农村居民第四位的主要恶性肿瘤死因。
结直肠癌的风险因素
炎症性肠病(IBD)
:患有炎症性肠病的人群,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结直肠癌发生风险显著增加。长期慢性炎症可能是导致结直肠癌风险上升的关键因素之一。
生活方式西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趋向西化,高脂高蛋白饮食、高热量摄入以及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成为常态,这些饮食习惯的改变被认为是结直肠癌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因素。
体力活动减少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和超重现象日益普遍,这些均与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有关。
结直肠癌的筛查
鉴于结直肠癌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显得尤为重要。推荐年龄在50岁及以上的个体进行定期筛查,以早期发现潜在病变。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粪便隐血试验、乙状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等。结肠镜检查是目前公认的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能够直接观察到结直肠内部情况,及时发现并切除癌前病变。
结语
结直肠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在中国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通过分析发病率和死亡率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结直肠癌在中国的疾病负担。同时,识别和控制风险因素,如炎症性肠病、生活方式西化和体力活动减少,对于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定期进行结直肠癌筛查,尤其是结肠镜检查,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结直肠癌至关重要。通过综合防控措施,有望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韩哲洙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