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是一类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特征性的病理改变是肾小球基底膜的增厚和免疫复合物的沉积。这种病变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进而可能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本文将详细阐述得了膜性肾病的一般表现,帮助患者及早发现并及时就医。
1. 蛋白尿
膜性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蛋白尿,即尿液中蛋白质的异常增多。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很低,但在膜性肾病患者中,由于肾小球滤过屏障的破坏,大量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会从血液中滤出进入尿液。蛋白尿可分为微量蛋白尿(尿蛋白排泄率30-300mg/24h)和大量蛋白尿(尿蛋白排泄率>3.5g/24h)。蛋白尿是膜性肾病的早期表现,对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 水肿
水肿是膜性肾病的另一个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眼睑、面部、四肢及全身的非凹陷性水肿。水肿的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使水分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②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钠和水的排泄减少,引起水钠潴留;③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使血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增加。水肿的程度与蛋白尿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评估病情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3. 高血压
膜性肾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其发生机制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水钠潴留导致血容量增加;②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使血管收缩;③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导致血管舒张功能下降。高血压可加剧肾脏损伤,增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是影响膜性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
4. 肾功能减退
随着病情进展,膜性肾病患者可出现肾功能减退,表现为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肾功能减退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肾小球滤过功能持续受损;②蛋白尿和水肿导致肾小管功能受损;③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对肾脏的损害。肾功能减退是膜性肾病晚期的表现,预示着病情恶化和预后不良。
5. 脂质代谢紊乱
膜性肾病患者常伴有脂质代谢紊乱,表现为高脂血症,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脂质代谢紊乱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②脂蛋白分解减少;③蛋白尿导致脂蛋白丢失。高脂血症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增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6. 血栓栓塞并发症
膜性肾病患者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血栓形成的原因包括:①高凝状态,如抗凝蛋白减少、纤维蛋白原增多;②血液流变学异常,如血浆黏稠度增加、红细胞聚集性增加;③血管内皮损伤。血栓栓塞并发症是膜性肾病的严重并发症,可危及患者生命。
7. 其他表现
膜性肾病还可引起其他一些临床表现,如乏力、纳差、面色苍白等。这些症状与肾功能减退、贫血、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
总之,得了膜性肾病一般有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脂质代谢紊乱、血栓栓塞并发症等表现。这些症状反映了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水钠潴留、脂质代谢紊乱等病理生理机制。了解膜性肾病的临床表现有助于及早诊断和评估病情,指导治疗和预防并发症。希望本文能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认识膜性肾病,提高防病治病意识。
冉方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