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细胞肿瘤是一类由浆细胞异常增殖引起的恶性肿瘤,主要涵盖了多发性骨髓瘤(MM)和孤立性浆细胞瘤(SPCM)。它们在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各有特点。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内容,以增进对该疾病的认识。
一、临床表现
浆细胞肿瘤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不同病程和类型的患者表现各异。
多发性骨髓瘤(MM)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浆细胞肿瘤的80%。该病的临床表现如下:
(1)骨痛:约50%的患者以骨痛为首发症状,疼痛部位多集中于腰背部、胸骨、肋骨等,严重者可出现病理性骨折,骨痛的产生与肿瘤侵犯骨质导致骨质破坏有关。
(2)贫血:约70%的患者会出现贫血症状,常见的表现有乏力、面色苍白和活动耐量下降。贫血的发生与肿瘤细胞侵犯骨髓、抑制正常造血功能有关。
(3)肾功能不全:约40%的患者会出现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尿量减少、蛋白尿、血肌酐升高等。肾功能不全的发生与肿瘤细胞分泌的轻链蛋白引起的肾小管损害有关。
(4)高钙血症:约30%的患者会出现高钙血症,这可能引起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心律失常等症状。高钙血症的发生与肿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促进骨吸收、增加血钙水平有关。
(5)感染:约20%的患者会出现反复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感染的发生与肿瘤导致的免疫缺陷有关。
孤立性浆细胞瘤(SPCM) 孤立性浆细胞瘤较为罕见,临床表现较为局限,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块、疼痛等。肿块的大小和位置不同,引起的症状也有所不同,但通常不涉及全身性症状。
二、诊断
浆细胞肿瘤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检查手段。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可见贫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等。贫血可能是由于肿瘤细胞侵犯骨髓所致,而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与感染或炎症反应有关。
(2)尿常规:可见蛋白尿、血尿等。蛋白尿和血尿的出现可能与肾功能不全或肿瘤侵犯泌尿系统有关。
(3)血生化:可见血钙升高、肾功能异常等。这些生化指标的异常与肿瘤引起的代谢紊乱有关。
(4)免疫球蛋白检测:可见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这是由于肿瘤细胞分泌异常免疫球蛋白所致。
影像学检查 (1)X线:可见溶骨性破坏、骨折等。X线检查能够发现骨质破坏的早期征象。
(2)CT、MRI:可发现软组织肿块、椎体压缩等。CT和MRI提供了更详细的肿瘤侵犯范围和软组织受累情况。
(3)PET-CT:可发现全身多发病灶。PET-CT能够评估肿瘤的代谢活性和全身分布情况。
骨髓检查 骨髓涂片可见浆细胞增多,免疫表型分析有助于确诊。骨髓检查是确诊浆细胞肿瘤的关键步骤,可以直观观察到肿瘤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病理检查 组织活检可见大量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可证实浆细胞来源。病理检查可以提供肿瘤细胞的详细特征,有助于确诊和分型。
三、鉴别诊断
由于浆细胞肿瘤的症状与其他疾病相似,需要进行细致的鉴别诊断。
骨转移癌:多见于前列腺癌、乳腺癌等,影像学检查可见骨破坏,但骨髓检查可见相应肿瘤细胞。骨转移癌与浆细胞肿瘤的鉴别要点在于肿瘤细胞的来源和免疫表型。
淋巴瘤:多见于非霍奇金淋巴瘤,影像学检查可见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骨髓检查可见淋巴瘤细胞。淋巴瘤的鉴别要点在于肿瘤细胞的类型和免疫表型。
骨结核:多见于脊柱,影像学检查可见骨破坏、寒性脓肿等,结核杆菌检查可明确诊断。骨结核的鉴别要点在于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微生物学检查结果。
骨肉瘤:多见于青少年,影像学检查可见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等,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骨肉瘤的鉴别要点在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生长特点。
总结而言,浆细胞肿瘤的临床表现多样,诊断需依赖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骨髓检查及病理检查的综合结果。同时,必须细致鉴别其他可能的疾病,以确保准确诊断并指导后续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对浆细胞肿瘤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
郭冬梅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