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首要心血管疾病之一。它涉及到心脏的供血动脉——冠状动脉的狭窄或阻塞,这种状况通常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内皮损伤、脂质沉积、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等多个环节。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冠状动脉内的斑块形成,这些斑块可能因为破裂而触发局部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在冠心病的治疗策略中,抗血小板治疗占有重要地位,而阿司匹林是其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非甾体抗炎药物,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被广泛认可。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血小板中的环氧酶(COX),特别是COX-1同工酶,减少血栓素A2(TXA2)的生成,TXA2是一种强效的血小板聚集剂和血管收缩剂。阿司匹林与COX-1的活性位点上的丝氨酸残基形成不可逆的乙酰化,从而永久性地阻断了TXA2的合成,发挥其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服用阿司匹林的益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预防心肌梗死:
阿司匹林通过减少血栓形成,降低了冠状动脉急性闭塞的风险。对于已经经历过心肌梗死的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显著降低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
改善预后:
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包括心肌梗死、中风和心血管死亡,从而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减少术后血栓形成:
对于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术后服用阿司匹林可以减少支架内再狭窄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抗炎作用:
除了抗血小板作用外,阿司匹林还具有抗炎效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炎症反应是斑块不稳定和易破裂的重要因素,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有助于稳定斑块,延缓病变进展。
然而,阿司匹林的使用并非没有风险。它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溃疡、出血等不良反应,特别是在有胃肠道疾病、出血性疾病、或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中,这些风险可能会增加。因此,在开始阿司匹林治疗前,医生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并在必要时采取预防措施,如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以降低胃肠道出血的风险。
此外,阿司匹林的剂量也是治疗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低剂量阿司匹林(通常75-150毫克/天)被推荐用于长期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而高剂量(超过325毫克)则可能增加出血风险而没有额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总之,阿司匹林在冠心病的防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能够显著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是,其使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患者能够安全、有效地从治疗中获益,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通过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调整,冠心病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杨文涛
东营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