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细胞肿瘤:深入理解EMP的病理特点

2025-03-30 11:51:50       3234次阅读

浆细胞肿瘤是一种罕见的B细胞淋巴瘤,其中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 EMP)是其一种特殊类型。本文将深入探讨EMP的病理特点及其治疗策略。

一、EMP的病理特点 1. 组织学特征 EMP主要发生在骨髓以外的软组织或骨骼中,如头颈部、脊柱、肺等部位。其组织学特征为大量成熟的浆细胞浸润,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核仁明显,胞浆丰富且嗜酸性。免疫组化检测中,CD138、MUM1等浆细胞标志物呈阳性,而CD20、CD3等B细胞和T细胞标志物呈阴性。

临床表现 EMP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病变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头颈部EMP可表现为肿块、疼痛、出血等症状;脊柱EMP可引起神经压迫,导致肢体麻木、疼痛;肺EMP则可出现咳嗽、咯血等症状。部分患者伴有IgG或IgA型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高。

分期与预后 EMP的治疗及预后与疾病分期密切相关。根据Durie-Salmon分期系统,EMP可分为I期(局限于一个解剖部位)和II期(局限于两个以上解剖部位)。I期EMP预后相对较好,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而II期EMP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约50%左右。

二、EMP的治疗策略 1. 局部治疗 对于局部EMP,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手术应尽量完整切除肿瘤,减少复发风险。对于不能手术切除或术后残留病灶的患者,可采用放射治疗,如立体定向放疗、调强放疗等,以控制局部病灶。

系统治疗 对于有远处转移或多发病灶的EMP患者,需要进行系统治疗。常用化疗方案包括MP(美法仑+泼尼松)、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等。近年来,蛋白酶体抑制剂(如硼替佐米)和免疫调节剂(如来普唑)在EMP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疗效。对于IgG型EMP,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的疗效优于传统化疗方案。

支持治疗 对于伴有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EMP患者,需要积极给予支持治疗,如补液、利尿、降钙等。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给予丙种球蛋白、白细胞介素等免疫增强剂,提高机体抵抗力。

随访与监测 EMP患者治疗后需要定期随访,监测肿瘤标志物、影像学等指标,评估疗效和预后。对于复发或进展的患者,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更换化疗药物、局部放疗等。

总之,EMP是一种相对罕见的浆细胞肿瘤,其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浆细胞浸润、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高等。针对EMP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局部治疗、系统治疗、支持治疗等策略,并定期随访评估疗效。通过个体化治疗,有望提高EMP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奚炜炜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庆春院区

下一篇肺癌的急救技能
上一篇肾癌的用药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