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医学上称为胃恶性肿瘤,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病变,在全球范围内属于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本文将对胃癌的病因、症状、诊断及治疗进行详细解析,旨在帮助公众全面理解这一疾病,并提高防治意识。
病因分析
胃癌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涉及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以下是一些已被广泛认可的胃癌风险因素: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
:这是引发胃癌的关键因素之一。幽门螺杆菌可引起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反应,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长期存在的炎症可能促使胃黏膜细胞发生癌变。
饮食习惯
:高盐、腌制食品和烟熏食品的过量摄入,以及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都是胃癌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些食物中含有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多环芳烃等致癌物,以及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都可能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增加胃癌的风险。
遗传因素
:有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胃癌的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具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尤其是一级亲属中有胃癌患者,其患病风险比普通人群要高。
胃部疾病
: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胃部疾病的人群,若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其胃癌的风险也会增加,因为这些疾病可能引起胃黏膜的长期慢性刺激和炎症。
吸烟和饮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也是胃癌的危险因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和酒精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和损伤,可增加胃癌的风险。
症状识别
胃癌在早期往往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消化不良症状
:如轻微的恶心、呕吐或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症状。
上腹部疼痛
:这是胃癌较常见的症状,疼痛可能与进食有关,也可能持续存在。
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
:随着胃癌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因为胃部不适或疼痛而食欲减退,导致体重下降。
贫血症状
:如乏力、面色苍白、气短等,多由胃癌引起的慢性出血导致。
呕血或黑便
:当肿瘤侵犯到胃壁血管时,可能会出现呕血或黑便的症状。
肿块
:在部分晚期胃癌患者中,可能在上腹部触及到肿块。
诊断方法
胃癌的诊断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手段:
胃镜检查及活检
:胃镜可直观观察胃内病变,并进行活检,这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X线钡餐检查
:通过钡餐X线检查,可以观察胃的轮廓变化和蠕动情况,但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有限。
CT扫描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有助于评估肿瘤的侵犯范围和是否有远处转移。
PET-CT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可评估肿瘤的代谢活性和远处转移情况。
血液检查
:包括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等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虽然它们对胃癌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有限,但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治疗手段
胃癌的治疗需要根据肿瘤的分期、位置和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来决定:
手术治疗
:手术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根治性手术和姑息性手术。根治性手术旨在完全切除肿瘤及其可能受浸润的胃壁部分或全部,并进行淋巴结清扫。对于晚期无法根治的患者,姑息性手术可用于缓解症状,如梗阻或出血。
化疗
:化疗可用于术前使肿瘤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率;也用于术后消灭可能残留的癌细胞,以及晚期胃癌的治疗。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氟尿嘧啶、顺铂等。
靶向治疗
:针对癌细胞的特定靶点发挥作用,例如曲妥珠单抗用于HER-2阳性的晚期胃癌患者。
放疗
:放疗可用于术前缩小肿瘤,或术后消灭残留癌细胞,也可用于缓解晚期胃癌的症状,如疼痛控制。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目前已在一些类型的胃癌中显示出疗效。
综上所述,胃癌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认识和防治。了解其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于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胃癌的治疗效果将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许多胃癌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李烨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