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其治疗手段多样,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本文将详细介绍子宫内膜癌的化疗药物选择及其副作用管理。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策略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策略取决于患者的具体状况,包括病理类型和疾病分期。早期患者首选手术治疗,而晚期患者则需要综合应用手术、放射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孕激素治疗
孕激素治疗是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重要手段,也适用于晚期或复发患者的综合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醋酸甲羟孕酮、甲地孕酮和已酸孕酮等。这些药物通过减少雌激素产生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发挥作用。然而,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对于肝、肾疾病患者,以及乳房肿块患者,应禁用孕激素治疗。子宫肌瘤、血栓病史及高血压患者也应慎用。
化疗药物治疗
化疗药物是晚期或复发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常用化疗药物包括顺铂、多柔比星和紫杉醇等,可以单独或联合应用,也可与孕激素合并应用。化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副作用明显,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不良反应。偶见轻微、可逆的肾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导致无尿和尿毒症。对于怀孕、哺乳期、骨髓机能减退、严重肾功能损害、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禁用化疗药物。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手术目的在于进行手术-病理分期,确定病变范围及预后相关因素,同时切除病变子宫及其他可能存在的转移病灶。
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及双侧附件切除术
对于病灶局限于子宫体的患者,可采取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对于年轻、无高危因素的患者,可考虑保留卵巢。
肿瘤细胞减灭术
对于病变超出子宫的患者,需采用肿瘤细胞减灭术,以尽可能切除所有肉眼可见的病灶。
放射治疗
放疗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有效方法之一,分为近距离照射和体外照射两种。
单纯放疗
仅用于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或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患者。放疗虽然可以杀死肿瘤细胞,但同时会损害正常细胞,导致虚弱、乏力、头晕、头痛、厌食等副作用。心、肝、肾重要脏器功能有严重损害者,禁用放疗。
放疗联合手术
对于Ⅱ期、ⅢC和伴有高危因素的Ⅰ期患者,术后应辅助放疗,以降低局部复发,改善无瘤生存期。对于Ⅲ期和Ⅳ期病例,通过手术、放疗和化疗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
治疗周期
化疗一般3~4天一次,根据疾病分期化疗一般2-6疗程。孕激素治疗至少应用12周以上,才可评估疗效。手术治疗一般3个月左右恢复正常。
预后与复诊
子宫内膜癌的预后与患者的病理类型、疾病分期有关。规范治疗后,子宫内膜癌总体预后较好,但高级别的子宫内膜癌多预后不良,且有复发的倾向。复发性子宫内膜癌预后较差。若不规范治疗,癌瘤会持续生长,导致严重贫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全身衰竭表现,危及生命。
一般术后2~3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3年后每6个月1次复诊,5年后每年1次复诊。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癌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严格管理药物副作用,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贺晶
株洲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