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质网与线粒体间Ca^2+转运在肝癌细胞凋亡调控中的重要性

2025-03-24 01:56:34       3237次阅读

肝癌,作为全球范围内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和研究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内质网(ER)与线粒体间的相互作用在调节细胞凋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本文旨在探讨甘草次酸(GA)联合阿霉素(DOX)对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潜在作用机制,以期为肝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细胞凋亡是维持组织稳态和发育过程中清除损伤细胞的重要机制。内质网作为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钙离子(Ca^2+)储存的主要场所,其功能异常可引发细胞应激反应,进而导致细胞凋亡。线粒体作为细胞的能量工厂,也参与调控细胞凋亡。内质网与线粒体间的直接接触,被称为内质网-线粒体膜域结构(ERMMs),是细胞内Ca^2+信号传递的关键途径。在肝癌细胞中,内质网与线粒体间的Ca^2+转运失衡可能与细胞凋亡调控密切相关。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体外培养的肝癌HepG2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并运用流式细胞术评估细胞凋亡水平。结果显示,阿霉素(DOX)和甘草次酸(GA)联用可以显著促进HepG2细胞的凋亡。此外,共定位荧光成像法检测结果表明,联合用药组内质网与线粒体的共定位水平显著降低,提示内质网与线粒体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受到抑制。

进一步的荧光探针法检测发现,内质网中的Ca^2+含量显著增多,而线粒体中的Ca^2+含量显著减少,说明内质网与线粒体间的Ca^2+转运受到影响。此外,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去乙酰化酶3(SIRT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表明SIRT3可能在细胞凋亡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结果揭示了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蛋白1(VDAC1)与SIRT3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VDAC1、分子伴侣葡萄糖调节蛋白75(GRP75)和1,4,5-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发现表明,VDAC1、GRP75和IP3R可能通过相互作用参与内质网与线粒体间的Ca^2+转运调控。

综上所述,甘草次酸联合阿霉素可以诱导HepG2细胞的凋亡,该效应可能通过SIRT3介导的VDAC1脱乙酰化修饰实现,进而减弱VDAC1、GRP75和IP3R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调节ERMMs的形成,影响内质网和线粒体之间的Ca^2+转运,最终诱导细胞凋亡。本研究为肝癌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肝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新策略。

孙颖哲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下一篇肺癌预警:痰中带血的可能信号
上一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形成机制与遗传因素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