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预后较差。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A)是胆管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胆管癌的50-70%。FGFR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融合是iCCA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分子亚型,对患者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FGFR2融合肝内胆管癌的疾病原理及精准诊疗策略。
FGFR2融合的分子机制 FGFR2融合是指FGFR2基因与其他基因发生融合,导致FGFR2蛋白异常激活,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FGFR2融合通常发生在染色体8p11.2区域,涉及多种融合伴侣基因,如BICC1、CCDC6等。FGFR2融合在iCCA中的发生率高达10-20%,是iCCA中较为常见的分子亚型。
FGFR2融合的临床特征 FGFR2融合iCCA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其他iCCA患者相似,主要表现为腹痛、黄疸、体重下降等。但研究发现,FGFR2融合iCCA患者往往具有以下临床特征:1)年轻患者比例较高;2)女性患者比例较高;3)肿瘤多位于肝脏左叶;4)肿瘤分化程度较低,预后较差。
FGFR2融合的检测方法 FGFR2融合的检测主要依赖分子病理技术,包括荧光原位杂交(FISH)、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二代测序(NGS)等。这些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准确鉴定FGFR2融合的存在。但不同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存在差异,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FGFR2融合iCCA的靶向治疗 近年来,针对FGFR2融合的靶向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FGFR抑制剂如Pemigatinib、Infigratinib等在FGFR2融合iCCA患者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多项临床研究证实,FGFR抑制剂能够显著延长FGFR2融合iCCA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此外,FGFR抑制剂与其他药物(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治疗也在积极探索中,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
FGFR2融合iCCA的综合治疗 除了靶向治疗外,FGFR2融合iCCA的综合治疗还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对于可切除的FGFR2融合iCCA患者,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提高生存率。对于不可切除或晚期FGFR2融合iCCA患者,可以采用FGFR抑制剂联合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以控制肿瘤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总之,FGFR2融合是肝内胆管癌中较为常见的分子亚型,对患者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FGFR2融合iCCA患者的临床特征、分子检测和靶向治疗策略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为iCCA患者的精准诊疗提供了重要依据。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FGFR2融合iCCA的分子机制,优化靶向治疗策略,并积极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以提高iCCA患者的诊疗效果和生存预后。
刘凡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