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较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F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在胆管癌中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为胆管癌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FGFR的生物学功能与FGFR突变
FGFR是一种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参与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存活等生物过程。FGFR家族包括FGFR1、FGFR2、FGFR3和FGFR4四种亚型,它们通过与相应的配体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如RAS/RAF/MEK/ERK和PI3K/AKT/mTOR等,进而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存活。FGFR突变包括点突变、基因融合和基因扩增等多种类型,可导致FGFR信号通路异常激活,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研究表明,FGFR突变在胆管癌中的发生率约为10-20%,是胆管癌重要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FGFR抑制剂
针对FGFR突变的胆管癌患者,目前主要的治疗策略包括FGFR抑制剂。FGFR抑制剂是一类小分子化合物,可特异性抑制FGFR激酶活性,阻断FGFR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目前已有多款FGFR抑制剂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如Pemigatinib、Infigratinib等。初步研究结果显示,FGFR抑制剂在FGFR突变的胆管癌患者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
Pemigatinib是一种口服的FGFR选择性抑制剂,通过抑制FGFR1/2/3的活性,阻断下游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在一项针对FGFR2融合阳性胆管癌患者的II期临床研究中,Pemigatinib显示出较高的客观缓解率(35.5%)和疾病控制率(82%),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9.1个月。此外,Pemigatinib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高磷血症、脱发和腹泻等。
Infigratinib是另一种口服的FGFR选择性抑制剂,通过抑制FGFR1/2/3的活性,阻断下游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在一项针对FGFR2融合阳性胆管癌患者的I/II期临床研究中,Infigratinib显示出一定的疗效,客观缓解率为26%,疾病控制率为76%。Infigratinib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高磷血症、脱发和腹泻等。
免疫治疗
FGFR突变可能影响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疗效密切相关。研究发现,FGFR突变的胆管癌患者可能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抑制剂)治疗更为敏感。因此,在FGFR突变胆管癌的治疗中,联合应用FGFR抑制剂和免疫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
免疫治疗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PD-1/PD-L1抑制剂是一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PD-1与其配体PD-L1的结合,解除肿瘤细胞对T细胞的免疫逃逸,增强T细胞的杀伤作用。在胆管癌的治疗中,P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的疗效有限,客观缓解率约为10-20%。然而,在FGFR突变的胆管癌患者中,PD-1/PD-L1抑制剂的疗效可能更佳,客观缓解率可达30-40%。
联合应用FGFR抑制剂和免疫治疗可能进一步提高疗效。FGFR抑制剂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减少肿瘤负荷,同时改变肿瘤微环境,增强T细胞的浸润和杀伤作用。在一项针对FGFR突变胆管癌患者的I/II期临床研究中,Pemigatinib联合PD-1抑制剂Nivolumab治疗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客观缓解率为40%,疾病控制率为80%。
个体化治疗
FGFR突变类型多样,不同突变类型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对胆管癌患者进行FG突变FR检测,根据突变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实现个体化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目前,针对FGFR突变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荧光原位杂交(FISH)、免疫组化(IHC)和二代测序(NGS)等。FISH和IHC方法敏感性较低,可能漏诊部分FG
李梦含
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