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晚期结直肠癌指的是肿瘤已经穿透肠道壁,或已发生远处转移的情况。本文将从疾病原理的角度,深入解析晚期结直肠癌的特点、病理变化及影响因素。
一、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 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其中,遗传因素在结直肠癌的发生中占有一定比例,特别是家族性结直肠癌患者。环境因素包括饮食、环境污染等,高脂饮食、加工肉类摄入过多、纤维素摄入不足均会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也会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二、结直肠癌的病理分期 结直肠癌的分期主要依据肿瘤的大小、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远处转移情况。晚期结直肠癌通常指T3-T4期(肿瘤穿透肌层或浆膜层)或N1-N2期(淋巴结转移)或M1期(远处转移)。分期越高,预后越差。
三、结直肠癌的临床表现 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与肿瘤侵犯的范围、转移的部位有关。常见的症状包括: 1. 腹痛、腹胀:肿瘤侵犯肠道,导致肠梗阻或不全梗阻,引起腹痛、腹胀。 2. 便血、黑便:肿瘤侵犯血管,引起消化道出血。 3. 贫血、体重下降:长期慢性出血,导致贫血和体重下降。 4. 肠梗阻:肿瘤堵塞肠腔,引起肠梗阻,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 5. 转移相关症状:如肝转移引起的黄疸、腹水,肺转移引起的咳嗽、咯血等。
四、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 1. 诊断:结直肠癌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粪便隐血试验、肿瘤标志物等)、影像学检查(CT、MRI、PET-CT等)和内镜检查(结肠镜、活检等)。 2. 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分期、患者的一般状况、患者的意愿等因素。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 - 外科手术:对于部分可切除的肿瘤,可考虑手术切除。对于不可切除或广泛转移的肿瘤,可考虑姑息性手术,如肠梗阻的肠造瘘术等。 - 化疗:对于晚期结直肠癌,化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等。 - 靶向治疗:对于HER2阳性、BRAF突变、MSI-H等特定基因突变的结直肠癌,可考虑靶向治疗。 - 免疫治疗:对于MSI-H、dMMR等特定免疫表型的结直肠癌,免疫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 放疗:对于部分局部进展期或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放疗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五、结直肠癌的预后及预防 晚期结直肠癌的预后相对较差,总体5年生存率低于50%。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肿瘤分期、病理类型、转移情况等。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预防结直肠癌的措施包括: 1. 健康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高脂、高糖、加工肉类摄入。 2. 规律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3.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保持正常体重。 4. 戒烟限酒:吸烟、饮酒均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 5. 定期筛查:对于高危人群,如家族史阳性者、有肠道息肉史者,应定期进行结直肠镜筛查。
结语 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和预后面临诸多挑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同时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心理支持等。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有望进一步提高,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王汉伟
磁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