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肝癌的10-20%。F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是胆管癌中常见的基因变异之一,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针对FGFR突变的胆管癌患者,卡培他滨作为一种口服的化疗药物,显示出一定的疗效。本文将综述卡培他滨治疗FGFR突变胆管癌的研究进展。
FGFR突变在胆管癌中的意义 FGFR是一类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等过程。FGFR基因突变可导致其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研究发现,约10-20%的胆管癌患者存在FGFR基因突变,其中以FGFR2融合突变最为常见。FGFR突变不仅与胆管癌的预后不良相关,而且可预测患者对FGFR抑制剂的疗效。
卡培他滨的作用机制 卡培他滨是一种口服氟尿嘧啶类化疗药物,通过抑制胸苷酸合成酶(TS)的活性,阻断DNA合成,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卡培他滨在体内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5-FU,进而发挥抗肿瘤效应。研究发现,FGFR信号通路激活可增加TS的表达,从而降低卡培他滨的疗效。因此,针对FGFR突变的胆管癌患者,卡培他滨单药治疗的疗效有限。
卡培他滨联合治疗的研究进展 为了提高卡培他滨治疗FGFR突变胆管癌的疗效,研究者探索了卡培他滨与其他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FGFR抑制剂是一类靶向FGFR信号通路的小分子药物,通过阻断FGFR的磷酸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卡培他滨联合FGFR抑制剂可显著提高FGFR突变胆管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和无进展生存时间。此外,卡培他滨还可与其他化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等联合应用,进一步提高疗效。
卡培他滨治疗FGFR突变胆管癌的不良反应 卡培他滨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手足综合征、皮疹等,大多可耐受。联合治疗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可能增加。因此,临床应用时需权衡疗效与安全性,合理选择联合治疗方案,并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管理。
结语 FGFR突变是胆管癌重要的预后不良因素,卡培他滨作为氟尿嘧啶类化疗药物,在FGFR突变胆管癌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未来,卡培他滨联合FGFR抑制剂等靶向治疗方案有望进一步提高FGFR突变胆管癌患者的预后。同时,深入探索FGFR突变的分子机制,筛选更多有效的治疗靶点,将为胆管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思路。
安永恒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市南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