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全球范围内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入晚期,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了解肝癌的早期征兆,对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疾病原理的角度,深入探讨肝癌的早期症状及其发现方法。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脏器,承担着众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合成蛋白质、解毒、储存能量等。然而,肝脏也容易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这些因素长期作用于肝脏,可导致肝脏细胞发生癌变。
肝癌的早期症状通常较为隐匿,但并非完全无迹可循。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早期迹象:
无明显诱因的体重下降: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导致消化吸收能力下降,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减轻的现象。这种体重下降通常是逐渐发生的,可能在几周或几个月内逐渐加重。如果体重下降超过10%,则应引起高度重视。体重下降可能伴随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这些都是肝脏功能受损的表现。
持续性疲劳:肝脏是合成葡萄糖的主要场所,肝癌患者由于肝脏合成功能受损,可能出现持续性的疲劳感。这种疲劳感通常难以通过休息得到缓解,且持续时间较长。患者可能感到全身乏力、精神不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腹部不适:肝脏位于右上腹部,肝癌患者可能会感到该区域的不适或隐痛。这种不适可能表现为隐痛、胀痛或压迫感,且持续时间较长。随着肿瘤的增大,疼痛可能逐渐加重,并可能放射至右肩或背部。
黄疸:随着肿瘤的增大,可能压迫胆管,导致胆汁排泄受阻,从而出现黄疸。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伴有尿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浅等。黄疸的出现提示肿瘤可能较大,预后较差。
腹水:肝癌患者可能出现腹水,表现为腹部膨胀。腹水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导致腹腔内液体积聚所致。腹水可能伴有腹胀、腹痛、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异常的肝功能检查结果:即使没有明显症状,定期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也应引起重视。肝功能检查包括ALT、AST、ALP、GGT、TBIL、DBIL等指标。这些指标异常可能提示肝脏炎症、纤维化或肿瘤的存在。对于有肝病史、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肝脏病变。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早期症状并不特异,很多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表现。因此,对于有肝病史、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肝脏彩超、AFP(甲胎蛋白)等检查,以提高早期发现肝癌的可能性。
肝脏彩超是发现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彩超可以发现肝脏内的占位性病变,如肿瘤、囊肿、血管瘤等。对于直径>2cm的肿瘤,彩超的检出率可达90%以上。彩超还可以观察肿瘤的形态、大小、血流等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AFP是肝癌诊断的重要肿瘤标志物之一。正常人群的AFP水平通常在20ng/ml以下。对于AFP水平升高的患者,应进一步进行彩超、CT、MRI等检查,以明确诊断。AFP水平升高可能与肝脏炎症、妊娠、生殖腺肿瘤等因素有关,因此不能作为肝癌的确诊依据,但可作为筛查和随访的重要指标。
对于已发现的早期肝癌,治疗方法多样,包括手术切除、消融治疗、介入治疗等。手术切除是早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直径<5cm的单发肿瘤,手术切除的5年生存率可达70%以上。消融治疗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等,适用于直径<3cm的小肝癌。介入治疗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等,适用于无法手术切除或消融治疗的肝癌。
早期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定期体检、密切关注身体变化、及时就医是预防肝癌发展的关键。对于有肝病史、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应每半年进行一次肝脏彩超和AFP检查,每年进行一次肝功能检查。此外,还应注意健康饮食、戒烟限酒、保持体重等,以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
总之,肝癌虽然早期症状不明显,但通过仔细观察身体的异常变化,结合定期体检,仍有可能及早发现肝癌。对于高危人群,更应提高警惕,采取积极的预防和监测措施,以期早日战胜这一疾病。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让更多患者重获健康。
李军建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白象新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