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在所有内分泌肿瘤中占据首位。甲状腺癌中,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占绝大多数,而其中碘难治型甲状腺癌(RAI-RDTC)是指经过放射性碘(RAI)治疗后,疾病仍继续进展的一类患者。这种类型的甲状腺癌对治疗的反应较差,预后不良,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手段成为研究的焦点。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靶向治疗在RAI-RDTC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碘难治型甲状腺癌的特点
RAI-RDTC的主要特点是对放射性碘治疗不敏感,肿瘤细胞不再吸收碘,导致RAI治疗效果不佳。这类患者往往预后较差,因为RAI是DTC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RAI-RDTC的发病率约为DTC的15-20%,其治疗手段相对有限,主要包括手术、分子靶向治疗和化疗等。
分子靶向治疗的机制
分子靶向治疗是通过特异性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相关的分子靶点,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RAI-RDTC的分子靶向治疗主要针对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通路,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等。这些信号通路在RAI-RDTC中异常激活,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靶向治疗药物的种类
VEGF通路抑制剂
:VEGF通路在RAI-RDTC中扮演重要角色,其抑制剂如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通过阻断VEGF与其受体的结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减缓肿瘤生长。
多靶点TKIs
:这些药物可以同时抑制多个肿瘤生长相关的酪氨酸激酶,如索拉非尼(Sorafenib)、仑伐替尼(Lenvatinib)和卡博替尼(Cabozantinib)等。它们通过阻断肿瘤细胞内的关键信号传导,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
在RAI-RDTC中,靶向治疗已被证明可以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体生存期(OS)。例如,一项临床试验显示,使用仑伐替尼治疗RAI-RDTC患者,可以显著延长PFS。此外,靶向治疗还可以作为手术和RAI治疗的辅助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靶向治疗虽然为RAI-RDTC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也伴随着一定的副作用,如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征等。因此,合理用药显得尤为重要。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和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
碘难治型甲状腺癌作为一种对传统治疗手段反应较差的疾病,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合理用药,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的关键。随着更多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和临床试验的进行,RAI-RDTC患者的治疗前景将更加光明。
张晓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