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结直肠癌的治疗手段不断进步,其中外科手术治疗依然是根治结直肠癌的首选方法。本文将探讨结直肠癌非保留肛门患者中的人工肛门技术的最新进展。
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分类
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可分为根治性手术和姑息性手术。根治性手术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将肉眼可见及可触及的肿瘤,包括原发灶及引流区淋巴结全部清除。若手术时虽能切除病灶,但存在肉眼或可触及的肿瘤残留,则属于姑息性手术。对于局限于原发灶或区域淋巴结的病变,应进行根治性手术;若局部病变广泛且估计不易彻底切除,但无远处转移,可行姑息性切除;若局部病变广泛且已有远处转移,为解除梗阻、改善症状亦可行姑息性切除;若局部病灶广泛、粘连、固定,已无法切除,可考虑捷径手术或造瘘术以解除症状;若已有远处转移如肝转移或其他内脏转移,而原发灶尚能切除,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考虑是否同时切除,此亦属于姑息性手术。
手术后综合征
结直肠癌手术切除后,患者可能会遇到肠运动功能紊乱,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乙状结肠切除后可能由于结肠协调性固体运送机能的破坏而造成便秘;肛管、结肠吻合术后可能发生排便功能的改变,如大便次数增多、失禁等。此外,直肠癌手术后患者还可能遇到排尿功能和性功能障碍。
人工肛门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对于肛门非保留的患者,人工肛门技术的研究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科研人员正在研究和设计安置在会阴部的“人工肛门”,并寻求控制大便便意的装置,以解决患者的排便问题。其中,应用肌肉代替括约肌的肌肉兴奋技术是一个有希望的方法。这种技术通过模拟人体自然排便机制,利用外部设备对肌肉进行刺激,以实现对排便的控制。
人工肛门技术的挑战与未来
尽管人工肛门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如何提高人工肛门的生物兼容性,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如何优化人工肛门的设计,使其更接近自然肛门的功能;以及如何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人工肛门的智能控制能力。未来,随着材料科学、生物工程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人工肛门技术有望实现更自然、更安全、更智能的排便解决方案。
结语:结直肠癌的治疗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过程,外科手术作为其主要治疗手段,对于非保留肛门的患者,人工肛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人工肛门技术将不断优化,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李嘉允
茂名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