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血液肿瘤,其特征为骨髓中浆细胞异常增殖,并产生大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即M蛋白。该疾病常导致贫血,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本文将探讨贫血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贫血的定义及临床意义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压积(Hct)或血红蛋白(Hb)浓度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贫血可导致氧气输送能力下降,引起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二、多发性骨髓瘤与贫血的关系 1. 骨髓侵犯: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在骨髓中异常增殖,挤压正常造血组织,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引起贫血。 2. 免疫球蛋白异常:多发性骨髓瘤产生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可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和存活,导致贫血。 3. 出血倾向:多发性骨髓瘤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增加出血风险,进一步加重贫血。 4. 肾脏损害:多发性骨髓瘤可引起肾脏损害,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分泌减少,影响红细胞生成。
三、贫血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响 1. 症状加重:贫血可导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症状加重,如乏力、头晕、心悸等,降低生活质量。 2. 预后不良:贫血是多发性骨髓瘤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贫血程度越严重,预后越差。 3. 治疗耐受性降低:贫血可导致患者对化疗、放疗等治疗的耐受性降低,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 4. 感染风险增加:贫血可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影响预后。
四、多发性骨髓瘤相关贫血的治疗 1. 支持治疗:包括输血、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可改善贫血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可刺激红细胞生成,改善贫血,但需注意监测血压、血红蛋白等指标。 3. 靶向治疗: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靶向治疗,如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等,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改善贫血。 4. 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年轻、高危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贫血。
总结:贫血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与肿瘤细胞的骨髓侵犯、免疫球蛋白异常等因素密切相关。贫血可导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症状加重、预后不良,需积极治疗。针对贫血的治疗包括支持治疗、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靶向治疗等,可改善贫血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
刘锦基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