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粒细胞的异常增多。病程进展缓慢,但若不加以控制,则可能转为急性白血病。合理用药是慢性髓性白血病治疗的关键。本文旨在科普慢性髓性白血病的合理用药知识,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相关治疗信息。
慢性髓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慢性髓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与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密切相关。费城染色体是由于9号和22号染色体易位形成的,导致BCR-ABL基因融合,产生BCR-ABL融合蛋白,该蛋白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可激活多条信号传导通路,导致细胞增殖失控和凋亡受阻。
慢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慢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乏力、消瘦、发热、出汗、脾肿大等。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白细胞计数异常增高。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贫血、出血倾向等并发症。
慢性髓性白血病的药物治疗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TKI是慢性髓性白血病的一线治疗药物,通过抑制BCR-ABL融合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断下游信号传导通路,有效控制病情。常用的TKI药物包括伊马替尼、尼洛替尼、达沙替尼等。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BCR-ABL融合基因水平,评估疗效和调整药物剂量。
化疗药物:对于TKI耐药或不耐受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化疗药物,如羟基脲、阿糖胞苷等。但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大,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剂量。
靶向药物:对于部分难治性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可尝试使用其他靶向药物,如Ponatinib、Bosutinib等。这些药物作用机制与TKI类似,但对某些耐药突变有较好的疗效。
慢性髓性白血病的用药注意事项
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服药,不擅自增减剂量或停药。TKI治疗需长期坚持,随意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复。
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抗酸药等)可能影响TKI的血药浓度,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做好生活护理,均衡饮食,适度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治疗依从性。
总之,合理用药是慢性髓性白血病治疗的关键。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做好生活护理。医患携手,共同战胜病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黄海龙
泰安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