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成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对晚期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策略进行解析,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结直肠癌治疗概述
结直肠癌是指发生在结肠和直肠的恶性肿瘤,其中直肠癌约占50%,结肠癌约占50%。结直肠癌的根治性治疗方法仍首推外科治疗。根据全国第1届肠癌会议提出的定义,根治性切除是指手术时将肉眼所见及扪及的肿瘤,包括原发灶及引流区淋巴结全部清除;而姑息性手术则是指手术时虽能切除病灶,但肉眼或扪及的肿瘤有残留。
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策略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分期、位置、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外科治疗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其策略选择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治疗技术和方法将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外科治疗分类
1. 根治性手术
根治性手术是针对病变局限于原发或区域淋巴结的结直肠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这种手术的目的是彻底清除肿瘤及其周围组织,以降低复发风险。根治性手术包括多种类型,如右半结肠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直肠癌根治术等。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尽量保留患者的正常组织和器官,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
根治性手术的成功关键在于准确的肿瘤分期和术前评估。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CT等)和内镜超声等方法,可以评估肿瘤的大小、侵及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等。此外,术前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如CEA、CA19-9等)也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
2. 姑息性切除
对于局部病变广泛,估计不易彻底切除,但尚无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可以进行姑息性切除。这种手术的目的是缓解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姑息性切除包括肿瘤的局部切除、肠梗阻的解除、出血的控制等。虽然姑息性切除不能根治肿瘤,但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症状。
姑息性切除的适应症需要严格把握。对于预计生存期较短、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可以考虑非手术治疗,如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此外,对于合并严重心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需要慎重评估手术的可行性。
3. 捷径手术或造瘘术
对于局部病灶广泛、粘连、固定,已无法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可以进行捷径手术或造瘘术以解除症状。捷径手术是指将梗阻的肠管两端吻合,绕过肿瘤所在的肠段。造瘘术是指在腹部或肛门附近造一个人工开口,使粪便从开口排出,绕过梗阻部位。
捷径手术和造瘘术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肠梗阻症状,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但是,这两种手术都不能根治肿瘤,术后需要密切随访和综合治疗。
4. 姑息性切除结合转移灶处理
对于已有远处转移如肝转移或其他内脏转移,而原发灶尚能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可以根据病员具体情况考虑是否同时切除。对于部分患者,原发灶的切除可以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同时,对于肝转移灶,可以采用手术切除、射频消融、微波消融、介入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术后综合征及其管理
结直肠癌手术切除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术后综合征,需要密切监测和积极处理。
1. 肠运动功能紊乱
直、结肠癌手术切除后常有肠运动功能的紊乱,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这可能与术中损伤肠神经、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有关。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如止泻药、肠道菌群调节剂等),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排除吻合口瘘、肠梗阻等并发症。
2. 便秘
乙状结肠切除后常由于结肠协调性固体运送机能的破坏而造成便秘。对于便秘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如缓泻剂、肠道菌群调节剂等),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增加水分摄入,适当增加运动。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排除吻合口狭窄、肠梗阻等并发症。
3. 排便功能改变
肛管、结肠吻合术后常有排便功能的改变,如大便次数增多、失禁等。这可能与
张恒玮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