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是涉及胰腺组织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炎症可能影响到胰腺的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本文旨在详细探讨胰腺炎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以增强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知。
一、胰腺炎的病理机制 胰腺是一个多功能器官,它既负责分泌胰液帮助消化,又参与调节血糖水平。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主要包括:
胰蛋白酶异常激活:正常情况下,胰蛋白酶原在胰腺内以非活性形式存在,只有在小肠中才被激活。当某些因素导致胰蛋白酶原在胰腺内异常激活时,会破坏胰腺组织,引发炎症反应。这种异常激活可能由胆石、酒精滥用、高脂血症等引起。
胰腺微循环障碍:在胰腺炎时,胰腺微循环发生障碍,导致胰腺组织缺血、缺氧,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这种微循环障碍可能与血管痉挛、血液粘稠度增加等因素有关。
免疫介导损伤:胰腺炎时,免疫细胞被激活,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加剧胰腺组织损伤。这些炎症因子不仅在局部发挥作用,还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
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遗传易感性,更容易发生胰腺炎。例如,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胰蛋白酶原异常激活,增加胰腺炎的风险。
二、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炎的一种急性发病形式,其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
腹痛: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剧烈腹痛,通常位于上腹部,可放射至背部。疼痛性质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可能与胰腺炎症和水肿压迫周围神经有关。
恶心、呕吐:多数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呕吐后腹痛无明显缓解。这可能与胰腺炎症刺激胃肠道有关。
发热:急性胰腺炎可引起发热,体温可达38-39℃。这可能与炎症反应和感染有关。
休克:重症急性胰腺炎可出现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湿冷等。这可能与炎症介质引起的血管扩张和血容量不足有关。
猝死:极少数急性胰腺炎患者可发生猝死,主要原因是严重的炎症反应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腹部体征:急性胰腺炎患者可出现腹部压痛、反跳痛等体征,提示胰腺炎症的存在。
实验室检查异常:急性胰腺炎患者可出现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提示胰腺炎症。此外,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也可升高。
三、慢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炎的一种慢性发病形式,其临床表现相对隐蔽,主要包括:
腹痛:慢性胰腺炎可引起反复发作的上腹痛,性质多为隐痛或钝痛。这可能与胰腺纤维化和炎症引起的神经痛有关。
腹泻:胰腺外分泌功能减退可引起脂肪泻,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脂肪泻等。这可能与胰腺酶分泌不足,导致脂肪消化不良有关。
血糖升高:胰腺内分泌功能减退可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导致血糖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这可能与胰岛细胞损伤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
消瘦、乏力:慢性胰腺炎可引起消化吸收不良,导致消瘦、乏力等症状。这可能与胰腺酶分泌不足,导致蛋白质、脂肪等消化吸收不良有关。
胰腺假性囊肿:部分患者可出现胰腺假性囊肿,表现为腹部包块、腹痛等。这可能与胰腺炎症引起的组织坏死和渗出液积聚有关。
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慢性胰腺炎可引起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表现为脂肪泻、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这可能与胰腺酶分泌不足,导致食物消化吸收不良有关。
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慢性胰腺炎可引起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表现为高血糖、糖耐量异常等。这可能与胰岛细胞损伤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
综上所述,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引起多种临床表现。了解胰腺炎的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有助于及早识别、及时治疗,改善预后。如出现上述症状,请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同时,预防胰腺炎的发生也非常重要,建议戒烟限酒、控制血脂、合理饮食、定期体检等,以降低胰腺炎的风险。
戴文燕
广州现代医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