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öm's macroglobulinemia, WM)是一种罕见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其特征是产生大量单克隆IgM的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细胞的聚集。本文将详细介绍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病理学特征,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罕见疾病。
一、定义与分类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B细胞淋巴瘤,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左右。WHO将其归为成熟B细胞淋巴瘤,属于低度恶性淋巴瘤。其主要特征是骨髓中浆细胞样淋巴细胞的增生,分泌大量单克隆IgM,导致血浆中IgM水平升高。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和免疫因素有关。研究发现,部分WM患者存在MYD88和CXCR4基因突变,导致B细胞信号传导异常,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存活。此外,WM患者常伴有慢性炎症,可能与IgM自身抗体的形成有关。
三、病理学特征 1. 组织学表现: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主要侵犯骨髓,骨髓活检可见浆细胞样淋巴细胞的弥漫性或结节性增生。这些细胞体积较大,核圆形或椭圆形,核仁明显,胞浆丰富,呈嗜碱性。有时可见Russell小体形成。 2. 免疫表型:WM细胞表达B细胞标志物(如CD19、CD20、CD79a)和浆细胞标志物(如CD138、MUM1),但不表达CD5、CD10和Bcl-6。IgM单克隆蛋白在细胞表面和胞浆中均有表达。 3. 染色体异常: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常见染色体6q21和1q21的缺失,与MYD88和CXCR4基因突变相关。部分患者还可出现+12、-17p13等染色体异常。
四、临床表现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可表现为多种症状,包括乏力、消瘦、出血倾向、感染等。IgM单克隆蛋白可引起高粘滞血症,导致视力模糊、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表现。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特点。血清IgM水平升高和骨髓中浆细胞样淋巴细胞的增生是诊断的关键。鉴别诊断需排除其他IgM单克隆球蛋白增多症,如多发性骨髓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
六、治疗与预后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治疗主要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常用药物有利妥昔单抗、硼替佐米、来普唑等。部分患者可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WM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5-10年,预后因素包括年龄、IgM水平、血红蛋白水平等。
总之,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罕见的B细胞淋巴瘤,其病理学特征为浆细胞样淋巴细胞的聚集和单克隆IgM的产生。了解其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特征有助于诊断和治疗这一疾病。随着对WM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未来有望开发出更多有效的治疗手段。
邱骁
深圳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