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疾病,其踪迹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期。2012年,研究者在对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公元前1303年-前1213年)的木乃伊进行研究时,发现其骸骨内存在疑似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变:沿脊柱韧带发生骨化、骶髂关节间隙消失。这种病变同样出现在其儿子和继任者的骸骨上,表明该病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关节病,属于中轴型脊椎关节炎的范畴。该病主要影响脊柱和骶髂关节,导致关节炎症、疼痛和僵硬,严重时可导致脊柱强直和畸形,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和生活质量。据统计,强直性脊柱炎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约为0.25%,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且多发于青壮年人群。
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目前普遍认为与遗传、免疫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研究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基因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有较强的相关性,携带该基因的人群患病风险显著增加。此外,免疫因素和环境因素,如肠道感染、吸烟等,也可能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症状较为隐匿,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和僵硬,尤其是在夜间和晨起时。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和僵硬可逐渐扩散到整个脊柱,甚至累及髋关节、肩关节等其他关节。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关节外表现,如眼炎、肠道炎症等。
目前,强直性脊柱炎尚无根治方法,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控制炎症、延缓疾病进展和改善生活质量为目标。药物治疗是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主要手段,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生物制剂。NSAIDs可有效缓解疼痛和僵硬,但对疾病进展的控制作用有限。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TNF-α抑制剂)和白细胞介素17A抑制剂(IL-17A抑制剂),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活性,减轻炎症反应,延缓疾病进展,改善预后。
除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运动康复也是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进行脊柱和关节的拉伸和强化训练,有助于改善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和僵硬,延缓脊柱强直。此外,患者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保持健康饮食、保持正常体重等,以降低疾病复发和恶化的风险。
总之,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历史悠久且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病。虽然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综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运动康复等手段,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有望开发出更多有效的治疗手段,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李烨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