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作为一种隐蔽性高、初期症状不明显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健康成为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本文旨在强调定期体检作为鼻咽癌早期发现的“守护神”角色,通过科普鼻咽癌的早期预警信号、高危人群特征以及定期体检的重要性,鼓励公众树立健康意识,积极参与筛查,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共同守护生命之光。
一、鼻咽癌的早期预警信号 鼻咽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但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早期预警信号:
鼻塞:一侧鼻塞是鼻咽癌最常见的症状,可能伴有鼻涕中带血丝。鼻塞可能是由于肿瘤压迫鼻腔,导致鼻腔通道变窄。因此,若鼻塞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检查。
耳鸣、听力下降:鼻咽癌侵犯咽鼓管,可引起耳鸣、听力下降等耳部症状。咽鼓管是连接鼻咽部和中耳的通道,鼻咽癌侵犯咽鼓管可能导致中耳压力变化,引起耳部不适。
头痛:鼻咽癌侵犯颅神经,可引起持续性头痛。头痛可能是由于肿瘤压迫或侵犯颅内神经,导致颅内压力增加。因此,若出现持续性头痛,应警惕鼻咽癌可能。
面部麻木:鼻咽癌侵犯三叉神经,可引起面部麻木。三叉神经是面部的主要神经,鼻咽癌侵犯三叉神经可能导致面部感觉异常。因此,若出现面部麻木,应及时就医检查。
颈部肿块:鼻咽癌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可触及无痛性肿块。颈部淋巴结转移是鼻咽癌常见的转移途径,颈部肿块可能是鼻咽癌转移的表现。因此,若发现颈部肿块,应警惕鼻咽癌可能。
二、高危人群特征 鼻咽癌的高危人群包括:
年龄40-60岁人群,鼻咽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40-60岁人群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患鼻咽癌。
长期吸烟、饮酒者,不良生活习惯增加鼻咽癌发病风险。吸烟和饮酒可导致鼻咽部黏膜损伤,增加鼻咽癌发病风险。
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人群,遗传因素可能增加发病风险。鼻咽癌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有家族史的人群发病风险增加。
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的人群,如油漆工、化工厂工人等。有害化学物质可导致鼻咽部黏膜损伤,增加鼻咽癌发病风险。
患有慢性鼻咽部疾病的人群,如慢性鼻炎、鼻窦炎等。慢性鼻咽部疾病可导致黏膜长期炎症,增加癌变风险。
三、定期体检的重要性 鼻咽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漏诊。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鼻咽癌的关键。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以下检查:
鼻咽部专科检查:通过鼻咽镜、头颈部CT等检查,可发现鼻咽部病变。鼻咽镜和CT检查能直观观察鼻咽部结构,发现早期肿瘤。
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EB病毒抗体阳性是鼻咽癌的重要标志物,可通过抽血检查。EB病毒与鼻咽癌发病密切相关,阳性结果提示鼻咽癌风险增加。
颈部淋巴结B超:可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颈部B超可观察淋巴结大小、形态,发现转移性淋巴结。
四、预防措施 1.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降低鼻咽癌发病风险。
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如油漆、化工原料等。减少有害化学物质接触,降低鼻咽癌发病风险。
积极治疗慢性鼻咽部疾病:如慢性鼻炎、鼻窦炎等,减少癌变风险。积极治疗慢性鼻咽部疾病,降低癌变风险。
定期体检: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鼻咽部专科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鼻咽癌的关键。
总之,鼻咽癌虽然隐蔽性强,但通过定期体检,关注早期症状,高危人群仍可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守护生命之光。
吴婷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