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是一种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细胞的恶性肿瘤,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本文将从流行病学特点、病因、症状、治疗及其预后等多个维度,对儿童脑胶质瘤进行详细的科普介绍,以提高公众对于这一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流行病学特点
脑胶质瘤在儿童颅内肿瘤中占有显著的比例,据全球最新统计,2016年全球累计有33万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例和22.7万例死亡病例。我国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生和死亡病例中占据较高比例,脑胶质瘤的年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为5/10万~6/10万,而在我国则为5/10万~8/10万。在性别差异方面,男性的发病率约为女性的1.5~1.6倍,提示性别可能是影响脑胶质瘤发病率的一个因素。儿童脑胶质瘤的流行病学数据对于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医疗资源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病因
儿童脑胶质瘤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已有研究显示其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基因突变,尤其是某些遗传性肿瘤综合征中的基因变异,可能增加个体患脑胶质瘤的风险。电离辐射,如医疗放射线和环境辐射,也可能与脑胶质瘤的发生有关。此外,亚硝酸盐食品、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致癌因素也被认为可能与脑胶质瘤的发生有关。不良的饮食习惯和家族史等也可能与脑胶质瘤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
症状
脑胶质瘤的症状多样且复杂,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癫痫发作等。颅内压增高可能导致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往往在早晨或躺下时加剧。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可能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言语障碍等,这些症状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癫痫发作是脑胶质瘤的常见症状之一,表现为突发的肌肉抽搐和意识丧失,对患者的生活和安全构成威胁。
治疗
儿童脑胶质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目的是尽可能地切除肿瘤,以减轻症状和延长生存期。手术方法包括开颅手术和立体定向手术等,具体的手术方式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和侵犯范围。除手术外,治疗还包括放射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新型辅助治疗及康复治疗等。放射治疗利用高能射线破坏肿瘤细胞的DNA,抑制其增殖;药物治疗则通过化疗药物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但化疗药物的选择需要根据肿瘤的分子分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定。中医治疗着重调理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辅助改善患者的整体状况。新型辅助治疗和康复治疗则致力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帮助患者更好地回归社会。
预后
脑胶质瘤目前尚无法完全治愈,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致死率,长期预后较差。然而,积极接受治疗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若不积极接受治疗,病情可能迅速恶化,导致颅内出血、脑疝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脑胶质瘤患者而言,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儿童脑胶质瘤是一种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疾病。了解其流行病学特点、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及预后,对于早期识别、及时治疗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期待未来能够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手段,以减少这一疾病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同时,加强基础研究,探索脑胶质瘤的发生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脑胶质瘤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陆虹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