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诊断:间接鼻咽镜检查与黏膜变化

2025-03-20 00:39:17       8次阅读

鼻咽癌作为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地域性差异。了解鼻咽癌的诊断方法,尤其是间接鼻咽镜检查在鼻咽癌诊断中的重要性,对于提高早期诊断率和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阐述间接鼻咽镜检查的原理、操作方法以及黏膜变化在鼻咽癌诊断中的意义。

一、间接鼻咽镜检查原理

间接鼻咽镜检查是一种简便、实用的检查方法,主要通过镜子的反射原理来观察鼻咽部情况。该方法无需特殊的设备,操作简便,适用于大多数患者,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间接鼻咽镜检查能够清晰地观察到鼻咽部的各个结构,为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间接鼻咽镜检查操作方法

患者准备:患者取坐位,头部略向后仰,保持放松状态。

操作者准备:左手持压舌板,右手持加温而不烫的间接鼻咽镜。

操作步骤: a. 操作者用左手压舌板压下患者舌前2/3,使舌根下降,以便暴露咽喉部。 b. 右手持镜,镜面朝上,经患者一侧口角伸入口内,置于软腭与咽后壁之间。 c. 调整镜面角度,依次观察鼻咽各壁,包括软腭背面、鼻中隔后缘、后鼻孔、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咽隐窝及腺样体。

观察内容:重点观察鼻咽黏膜有无充血、粗糙、出血、溃疡、隆起及新生物等异常表现。

注意事项:对于咽反射严重的患者,可能无法清楚窥见鼻咽部,此时可考虑使用其他检查方法,如纤维鼻咽镜检查。

三、黏膜变化在鼻咽癌诊断中的意义

黏膜充血:鼻咽癌早期可表现为黏膜充血,局部血管扩张,颜色鲜红。黏膜充血可能是由于肿瘤细胞释放的炎性介质刺激所致。

黏膜粗糙:随着肿瘤的增长,鼻咽黏膜表面可出现粗糙不平,呈颗粒状或结节状,质地较硬,触之易出血。

黏膜出血:鼻咽癌侵犯黏膜血管时,可导致黏膜出血,表现为鼻咽分泌物中带血丝或血块。

黏膜溃疡:鼻咽癌进一步发展,可导致黏膜破溃形成溃疡,溃疡表面覆盖污秽的坏死组织,易出血。

黏膜隆起:鼻咽癌生长较快时,可形成隆起性肿块,肿块表面黏膜菲薄,色泽暗红,质地较硬。

新生物:鼻咽癌晚期,肿瘤组织可向周围组织侵犯,形成不规则的新生物,表面黏膜破溃,分泌物恶臭。

四、结语

间接鼻咽镜检查作为一种简便、实用的检查方法,在鼻咽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观察鼻咽黏膜的变化,如充血、粗糙、出血、溃疡、隆起及新生物等,有助于提高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率。同时,对于咽反射严重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其他检查方法,如纤维鼻咽镜检查。总之,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患者定期进行鼻咽部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鼻咽癌。

韩增风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下一篇如何预防胃癌的发生
上一篇化疗期间肝癌患者如何减轻肝脏负担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