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将详细介绍肾病的基础知识,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并掌握相应的护理知识。
一、肾病概述
肾病是一种影响肾脏功能的疾病,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在体内积累,形成尿毒症。肾病可分为急性肾病和慢性肾病两大类。急性肾病起病急,进展快,而慢性肾病起病隐匿,病程较长。了解肾病的基本分类有助于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和治疗。
二、肾病的发病机制
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肾小球损伤
:肾小球是肾脏的基本过滤单位,其损伤会导致滤过功能下降。常见的损伤原因包括免疫介导的炎症、糖尿病等。肾小球损伤可能导致蛋白尿、血尿等症状。 2.
肾小管损伤
:肾小管负责重吸收和分泌功能,损伤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肾小管损伤可能导致尿浓缩稀释功能障碍,表现为夜尿增多、尿比重异常等。 3.
肾间质纤维化
:肾间质纤维化是慢性肾病的典型病理改变,导致肾脏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肾间质纤维化可能与慢性炎症、氧化应激等因素有关。 4.
血管病变
:肾脏血管病变如肾动脉狭窄、肾小动脉硬化等,可导致肾脏缺血缺氧,加重肾脏损伤。 5.
遗传因素
:部分肾病如多囊肾、Alport综合征等具有遗传倾向,遗传因素在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三、肾病的症状和体征
肾病的症状和体征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尿量改变
:包括少尿、无尿或多尿。少尿或无尿提示肾功能严重受损,多尿可能与肾小管损伤有关。 2.
水肿
:常见于眼睑、下肢等部位。水肿是由于肾脏排水能力下降,体内水分潴留所致。 3.
高血压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紊乱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是肾病常见并发症,也是加重肾脏损伤的重要因素。 4.
贫血
: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导致贫血。贫血可导致患者乏力、心悸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 5.
代谢性酸中毒
:肾脏排酸能力下降,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积累。代谢性酸中毒可引起呼吸深快、恶心呕吐等症状。 6.
骨矿物质代谢异常
:肾脏参与钙磷代谢调节,肾病患者可出现高磷血症、低钙血症,导致肾性骨病。 7.
神经系统症状
:尿毒症毒素可引起神经系统症状,如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四、肾病患者的护理要点
针对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管理
:低盐、低蛋白、低磷、低钾饮食,控制水分摄入。低盐饮食有助于控制高血压,低蛋白饮食可减轻肾脏负担,低磷、低钾饮食可纠正电解质紊乱。 2.
药物管理
:按医嘱服用降压药、利尿剂等,定期监测血压和肾功能。合理用药是控制肾病进展的关键,同时要警惕药物的肾毒性。 3.
水分管理
:根据尿量和水肿情况调整水分摄入,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水分管理对于维持电解质平衡和预防心力衰竭至关重要。 4.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感染。皮肤瘙痒是尿毒症常见症状,护理不当易引发感染。 5.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帮助其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肾病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 6.
运动指导
:鼓励患者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适量运动可改善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7.
并发症护理
:针对高血压、贫血、骨病等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监测血压、补充造血原料、调整钙磷代谢等。
五、肾病的预防和健康教育
预防肾病和延缓肾病进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尿常规、肾功能检查,及时发现肾脏疾病。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肾脏病变,及早干预。 2.
控制基础疾病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减少肾脏损伤。基础疾病的控制对于预防肾病至关重要。 3.
健康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保持适量运动,饮食均衡。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护整体健康,降低肾病发病风险。 4.
合理用药
:避免滥用药物,特别是具有肾毒性的药物。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某些抗生素等
王延辉
郑州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