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作为全球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临床表现多样,部分患者甚至在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本文将深入探讨肺癌的非典型症状,特别是肺外表现和激素分泌异常,以及这些症状的治疗方向。
肺癌的临床症状与肿瘤的大小、类型、发展阶段、发生部位、有无并发症和转移等因素密切相关。大约5%~15%的患者在常规体检或胸部影像学检查时被意外发现肺癌,此时患者可能并无明显症状。对于有症状的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痰中带血或咯血、喘鸣、胸痛、声嘶和发热等。这些症状可以根据其发生机制分为原发肿瘤局部生长引起的症状、侵犯邻近器官组织引起的症状、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和肺外症状。
在肺外症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非典型症状,包括肺外表现和激素分泌异常。约10%~20%的肺癌患者可出现一种或多种胸外症状,这些症状以小细胞肺癌患者为主。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与肺癌细胞产生的激素、抗原、酶等具有特殊活性的物质有关。
肥大性骨关节病
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肺外症状,主要表现为杵状指(趾)和骨关节肥大,发生率约占肺癌患者的29%,多见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方向上,一旦肿瘤被切除,这些症状可能会减轻或消失;若肿瘤复发,症状可能再次出现。
肿瘤相关异位激素分泌综合征
约10%的肺癌患者以此为首发症状,常见的表现包括肢端疼痛无力、走路歪斜、男性乳腺发育、阴茎异常勃起、恶心、呕吐、腹痛、心动过速、哮喘、皮肤潮红等。治疗上,主要针对肿瘤本身进行,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以及针对激素分泌异常的药物治疗。
在治疗肺癌时,医生会依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以及痰、胸水、针吸细胞学及肺组织学活检等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病理学检查发现癌细胞或癌组织,是诊断肺癌的金标准。就诊科室通常包括呼吸内科、肿瘤科和胸外科。
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等,对于了解肺癌的部位、大小、侵犯性、伴发的炎性病变等具有重要作用。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早期诊断中尤为重要,有助于早期发现肺癌。内镜检查,如支气管镜和纵隔镜,可直接观察病变情况,并获取病变部位的组织或细胞,便于进行病理诊断。胸腔镜则适用于对肺部微小病变、可疑淋巴结、胸膜、心包等组织的病灶切除送检,以进行准确诊断和临床分期。
病理学检查包括细胞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对确诊肺癌至关重要。基因检查,如EGFR基因突变、ALK与ROS1基因融合检测等,有利于个体化的靶向治疗。实验室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查,如癌胚抗原(CEA)、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等,对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鉴别诊断中,肺癌需与肺结核、肺炎、肺脓肿、肺隐球菌病和肺部良性肿瘤等疾病区分。病理学检查是鉴别的关键。
总之,肺癌的非典型症状,尤其是肺外表现和激素分泌异常,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特性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这些非典型症状的认识和治疗也在不断深化,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刘冰冰
柘城县人民医院南关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