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和第三大癌症死亡原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不下。了解肝癌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疾病原理的角度,详细阐述肝癌的风险因素、发病机制以及预防策略。
一、肝癌的风险因素
慢性肝炎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导致肝癌的主要风险因素。长期慢性感染可导致肝细胞的持续损伤和再生,最终诱发肝癌的发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随着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肝癌的第二大风险因素。NAFLD可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并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最终诱发肝癌。
酒精性肝病: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肝脏损伤,诱发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肝病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最终诱发肝癌。
遗传因素:部分遗传性疾病,如血色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可增加肝癌的发病风险。
环境和生活方式因素:长期接触黄曲霉毒素、吸烟、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均与肝癌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
二、肝癌的发病机制
细胞信号传导异常:肝癌的发生与多种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激活密切相关。例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等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基因突变和表观遗传改变:肝癌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基因突变和表观遗传改变密切相关。例如,TP53、CTNNB1等抑癌基因的突变,以及启动子区域的高甲基化等表观遗传改变,均可促进肝癌的发生。
免疫逃逸:肝癌细胞可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例如,肝癌细胞可高表达PD-L1等免疫检查点分子,抑制T细胞的活性,从而促进肿瘤的免疫逃逸。
三、肝癌的预防策略
预防和控制慢性肝炎病毒感染:接种乙肝疫苗、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和血液暴露等措施,可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对于已感染者,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可降低肝癌的发病风险。
改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限制饮酒、均衡饮食等措施,可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病的发病风险,进而降低肝癌的发病风险。
定期体检:对于肝癌的高风险人群,如慢性肝炎病毒感染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等,应定期进行肝脏超声、血清甲胎蛋白等检查,以实现肝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避免接触致癌物质:避免食用霉变食物,减少黄曲霉毒素的摄入;戒烟,减少吸烟相关致癌物的暴露。
总之,了解肝癌的风险因素和发病机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抵御肝癌的威胁。
聂世鸿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