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类型多样,临床表现复杂。其中,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是一种较为罕见的NHL亚型,以骨髓中浆细胞样淋巴细胞的增生、分泌大量单克隆IgM为特征。本文主要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WM的疾病进展和治疗策略。
一、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临床表现 WM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乏力、消瘦、出血倾向、感染等。此外,WM患者常伴有高粘滞血症,表现为视力模糊、头痛、意识障碍等。实验室检查可见IgM水平显著升高,骨髓中可见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增生。
二、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诊断要点 WM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骨髓活检。诊断要点包括: 1. 临床表现:乏力、消瘦等非特异性症状,伴或不伴有高粘滞血症表现。 2. 实验室检查:IgM水平显著升高,IgG、IgA水平正常或降低。 3. 骨髓活检:骨髓中可见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增生,免疫组化提示IgM阳性。
三、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疾病进展 WM的疾病进展较为缓慢,中位生存期可达5-10年。但随着病情进展,WM可转化为其他侵袭性NHL,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等。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包括:IgM水平显著升高、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骨髓受累广泛等。
四、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治疗策略 1. 观察等待: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WM患者,可采取观察等待的策略,定期监测IgM水平、骨髓受累情况等。 2. 化疗:对于有症状的WM患者,可采用化疗方案,如R-CHOP、R-FC等。化疗可有效降低IgM水平,改善症状,但对骨髓受累的改善有限。 3. 靶向治疗:针对WM的关键分子靶点,如BTK、PI3Kδ等,已有多个靶向药物获批上市,如伊布替尼、阿卡替尼等。靶向治疗可显著改善WM患者的预后,已成为WM治疗的主流方案。 4. 免疫治疗:利妥昔单抗等CD20单抗在WM治疗中也显示出一定的疗效,可与其他治疗方案联合应用。 5. 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年轻、高危的WM患者,可考虑行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期获得长期生存。
五、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治疗展望 随着对WM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未来WM的治疗将更加精准、个体化。新药的不断涌现,如Bcl-2抑制剂、ADC药物等,将为WM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同时,免疫治疗、CAR-T细胞治疗等新型疗法也在WM中展现出治疗潜力,有望进一步改善WM患者的预后。
总结: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作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一种特殊亚型,其临床表现多样,诊断需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骨髓活检结果。WM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型疗法为WM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对WM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未来WM的治疗将更加精准、个体化,以期改善WM患者的预后。
李喆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