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较低但预后极差。F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在多种肿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胆管癌。FGFR突变或扩增的胆管癌患者预后更差,因此对这类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至关重要。近年来,针对FGFR突变胆管癌的手术治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将对FGFR突变胆管癌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FGFR突变胆管癌的流行病学和分子机制 胆管癌发病率约为3/10万,占所有消化道肿瘤的3%。胆管癌按解剖部位可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FGFR突变在肝内胆管癌中发生率为10-20%,在肝外胆管癌中发生率为5-10%。FGFR突变胆管癌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FGFR基因扩增、突变、异常激活等有关。FGFR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可促进胆管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抑制细胞凋亡。
FGFR突变胆管癌的诊断 FGFR突变胆管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分子检测。病理组织学检查可明确胆管癌的诊断,但无法判断FGFR突变状态。分子检测方法包括PCR、FISH、NGS等,可检测FGFR基因突变、扩增、融合等。FGFR突变胆管癌的分子分型有助于指导个体化治疗。
FGFR突变胆管癌的治疗现状 目前胆管癌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对于FGFR突变胆管癌患者,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手段,但术后复发率高,预后不佳。化疗和放疗疗效有限,且毒副反应较大。FGFR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为FGFR突变胆管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但疗效尚需进一步验证。
FGFR突变胆管癌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针对FGFR突变胆管癌的手术治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方面,手术切除范围的研究不断深入。有研究认为,对于FGFR突变胆管癌患者,扩大肝切除范围可能带来生存获益。另一方面,新辅助治疗的研究逐渐增多。有研究证实,对于FGFR突变胆管癌患者,术前使用FGFR靶向药物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延长无病生存期。此外,术后辅助治疗的研究也在积极开展。有研究认为,对于FGFR突变胆管癌患者,术后使用FGFR靶向药物可降低复发转移风险,延长总生存期。
FGFR突变胆管癌手术治疗的未来展望 随着对FGFR突变胆管癌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手术治疗策略将更加精准。未来胆管癌的手术治疗将从"一刀切"模式向个体化、精准化模式转变。此外,新辅助治疗和术后辅助治疗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FGFR突变胆管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和生存获益。同时,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MDT)的推广应用将为FGFR突变胆管癌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总之,FGFR突变胆管癌的手术治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化FGFR突变胆管癌的分子机制研究,优化手术治疗策略,提高胆管癌患者的预后。同时,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推广应用将为胆管癌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张奇
重庆市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