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全球范围内致死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治疗过程中,尤其是手术治疗后,疼痛管理成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一环。本文将详细探讨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与腹直肌鞘阻滞(RSB)复合应用在肝癌切除术后疼痛控制中的效果。
肝癌切除术通常涉及肝脏组织的切除,以及可能的血管和邻近器官的损伤,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术后患者经历剧烈疼痛。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生理状态,如心率、血压等,还会对心理状态造成影响,如焦虑和睡眠质量。因此,有效的疼痛控制对于改善患者的整体恢复至关重要。
本研究通过对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比分析了常规静脉镇痛(对照组)与SAPB复合RSB(研究组)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显示,SAPB与RSB复合应用在术后疼痛控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首先,从生理指标来看,研究组患者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波动较对照组显著减小。这表明SAPB与RSB复合应用能够有效稳定患者的生理状态,减少术后生理应激反应。此外,小波指数(WLi)、焦虑指数(ANXi)和舒适指数(CFi)的变化范围也明显缩小,进一步证实了SAPB与RSB复合应用在改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方面的积极作用。
其次,在疼痛评估方面,研究组患者在术后2、6、12和24小时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VAS评分是评估疼痛强度的常用工具,其降低意味着患者术后疼痛感的减轻,这对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至关重要。
进一步地,研究还发现SAPB与RSB复合应用能够降低神经肽Y(NPY)、P物质(SP)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水平。这些神经递质与疼痛感知和应激反应密切相关,其水平的降低反映了SAPB与RSB复合应用在调节疼痛信号传导和减轻应激反应方面的有效性。
最后,在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对照组为20.4%,而研究组仅为4.8%,这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意味着SAPB与RSB复合应用在提高患者安全性方面也显示出优势。
综上所述,SAPB与RSB复合应用在肝癌切除术后的疼痛控制中显示出卓越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苏醒质量和镇痛效果,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这一发现为临床疼痛管理提供了新的策略,值得在更广泛的医疗实践中推广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期待更多的研究能够进一步验证和优化这一治疗方案,为肝癌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
孙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