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由于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且缺乏特异性,导致许多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对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胰腺疾病中,胰腺占位性病变是胰腺癌诊断的重要线索之一,本文将从胰腺占位性病变的特点、与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胰腺占位性病变的特点
胰腺占位性病变是指在胰腺内出现的异常肿块,可能是良性或恶性。胰腺癌是胰腺占位性病变中最常见的恶性病变,其特点如下:
肿块形态:胰腺癌肿块多呈不规则形,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明显。
肿块密度:胰腺癌肿块在CT检查中多呈低密度,增强扫描可见肿块强化不明显,与正常胰腺组织形成对比。
胰周脂肪消失:胰腺癌侵犯周围脂肪组织,导致胰周脂肪消失,是胰腺癌的重要征象之一。
大血管受压:胰腺癌可侵犯邻近的大血管,如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等,导致血管受压、狭窄或闭塞。
淋巴结转移:胰腺癌可发生淋巴结转移,常见于胰头癌,转移淋巴结多位于胰周、腹膜后等区域。
二、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
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与胰腺癌相似,但两者的预后和治疗原则截然不同,因此鉴别诊断至关重要。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临床症状:慢性胰腺炎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腹痛,而胰腺癌的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胰头癌可伴有梗阻性黄疸出现。
体征:慢性胰腺炎腹痛与腹部体征不符,只有腹部轻压痛;胰腺癌可见上腹部深压痛,胰头癌可能扪及无压痛、表面光滑可移动的肿大胆囊。
影像学检查:慢性胰腺炎CT可见胰腺轮廓不规则、胰腺钙化、胰管不规则扩张、胰腺假囊肿等表现;胰腺癌CT可见胰腺占位性病变、胰周脂肪消失、大血管受压、淋巴结转移等表现。
组织病理学检查:部分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在影像学检查中难以鉴别,需进行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三、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对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除了关注胰腺占位性病变外,还应重视患者的临床症状,如腹痛、消瘦、黄疸、脂肪泻、糖尿病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诊,明确病因,避免延误病情。
胰腺癌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化疗、放疗、介入治疗等。对于早期胰腺癌,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辅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总之,胰腺占位性病变是胰腺癌诊断的重要线索,对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应重视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识别,提高胰腺癌的诊断率,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机会。
陈远芳
云南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