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策略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应用,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ICIs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AEs)不容忽视,它们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根据《肝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等资料,详细解析肝癌患者不良反应的个体化管理策略。
一、肝脏不良反应管理
肝脏作为肝癌的原发部位,其功能状态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如ALT、AST和胆红素等。对于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应进一步排查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可能原因。根据肝炎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措施:1-2级肝炎患者可继续治疗并密切监测肝功能变化;而3级及以上肝炎患者则需暂停ICIs治疗,并给予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直至病情缓解至1级或基线水平后逐步减量。若怀疑感染,则需联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二、胃肠道不良反应管理
胃肠道不良反应,尤其是腹泻和结肠炎,是ICIs治疗中常见的问题。1-2级腹泻患者可通过增加口服补液盐、避免乳制品及高纤维食物,并在必要时使用洛哌丁胺止泻。对于3级及以上腹泻或结肠炎患者,则需立即停用ICIs,住院治疗并启动类固醇治疗,持续至少6周。若症状无改善,考虑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如英夫利昔单抗。
三、皮肤不良反应管理
皮肤不良反应,包括皮疹和Stevens-Johnson综合征,需根据严重程度进行管理。轻度皮疹可局部应用类固醇药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中重度皮疹或Stevens-Johnson综合征患者则需停止ICIs治疗,住院接受系统性类固醇治疗和支持疗法。
四、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管理
甲状腺功能异常和垂体炎或肾上腺功能不全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不良反应。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并根据结果调整左旋甲状腺素剂量。对于垂体炎或肾上腺功能不全,需补充相应激素替代治疗,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五、肺部不良反应管理
免疫相关肺炎是ICIs治疗中的严重并发症。一旦怀疑为免疫相关肺炎,应立即停药并行胸部CT检查以确认诊断。采用高剂量类固醇冲击治疗,并根据病情逐渐减量。必要时联合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
六、肾脏不良反应管理
急性肾损伤的管理需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采取不同措施,从密切监测到永久停药不等。对于2级及以上肾毒性,建议请肾内科会诊并考虑肾脏活检明确病因。
七、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管理
血细胞减少症需关注RBC、WBC、PLT计数的变化趋势,必要时输注成分血或使用生长因子支持治疗。
总之,在管理肝癌患者接受ICIs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时,必须遵循“早发现、早干预”的原则,确保患者安全有效地完成治疗。此外,多学科团队协作也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精细的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赵志华
魏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