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类恶性肿瘤,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本文将深入解析脑胶质瘤的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帮助患者及时识别并得到有效治疗。
脑胶质瘤的症状多样,包括头痛、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等。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紧急情况下,如头痛、呕吐、视物模糊、视力下降、运动障碍等症状出现时,应立即就医。就诊科室通常为神经外科。
诊断脑胶质瘤主要依据家族肿瘤史、职业接触史及吸烟情况,结合典型症状和体格检查结果。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检查、眼底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生命体征检查可发现颅内出血引起的呼吸频率偏快、脉搏偏快、血压偏低等情况。眼底检查可观察到视乳头充血、水肿,提示视乳头水肿。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意识障碍、视野缺损、肌力差、肌萎缩、肌张力减低、感觉障碍、浅反射减弱或消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以及病理征阳性等。
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CT和头颅MRI。头颅CT可用于判断病变部位,评估水肿及占位效应等情况,以及肿瘤性质。低级别脑胶质瘤在CT上表现为低密度脑内病灶,而高级别脑胶质瘤表现为低密度或不均一密度的混杂病灶,占位效应明显,周围有水肿。多模态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序列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成像(PWI)及磁共振波谱(MRS),能反映脑胶质瘤的形态学特征、功能及代谢状况。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有助于确定病变中代谢活性最高的区域。
脑电图检查可用于伴有癫痫发作的患者,明确癫痫灶位置。组织病理学检查是金标准检查,能够在切除后确定病变的细胞类型,有助于诊断和后续治疗。WHO分级为I级提示良性,Ⅳ级提示高度恶性,数字越大,恶性程度越高。分子病理学检查提供分子遗传学变异情况,有助于判断预后好坏,并协助选择治疗方案。
鉴别诊断主要与颅内转移性病变进行区分。颅内转移性病变往往有其他部位的肿瘤病史及原发疾病症状。头颅磁共振成像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可以进行鉴别。颅内转移性病变的磁共振成像常为多发病灶,而脑胶质瘤表现为低级别无强化,高级别不均匀强化。颅内转移性病变的代谢活性可低于或高于脑灰质,而高级别脑胶质瘤的代谢活性可接近或高于脑灰质。
总之,脑胶质瘤的诊断依据包括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鉴别诊断主要与颅内转移性病变进行区分。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患者及时识别脑胶质瘤,并得到有效治疗。
王建平
赣州市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