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简称CML)是一种发生在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血液疾病,其特点是髓系白血病细胞的异常增殖和聚集。CML是慢性白血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约占所有白血病的15%。本文将从疾病原理的角度,深入解析CML的特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
CML的发病机制
CML的发病与染色体异常密切相关,特别是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的形成。费城染色体是由于9号和22号染色体的易位(t(9;22)(q34;q11))导致的,这种易位使得BCR基因与ABL基因融合,形成BCR-ABL融合基因。该融合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持续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导致细胞信号传导异常,促进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
CML的临床表现
CML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贫血、出血倾向、感染等症状。此外,脾肿大是CML的典型体征之一,由于白血病细胞在脾脏的聚集,导致脾脏肿大。CML可分为三个阶段:慢性期(CP)、加速期(AP)和急变期(BP)。慢性期是疾病早期,病情进展较慢;加速期和急变期病情迅速恶化,预后较差。
CML的诊断
CML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血常规、骨髓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测。血常规可发现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以髓系白血病细胞为主;骨髓检查可见白血病细胞浸润。分子生物学检测可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对于CML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CML的治疗
CML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病情进展,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是CML治疗的基石,通过抑制BCR-ABL融合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从而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常见的TKI药物有伊马替尼、达沙替尼等。对于TKI耐药或不耐受的患者,可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期获得根治。
CML的预后
CML的预后与治疗时机、治疗方案及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相关。随着TKI药物的广泛应用,CML患者的生存期已显著延长,部分患者甚至可获得长期生存。然而,对于加速期和急变期的患者,预后仍较差,需要积极治疗以控制病情。
总之,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是一种由BCR-ABL融合基因引起的恶性血液疾病。通过深入理解CML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有助于提高CML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展,未来有望开发出更多有效的治疗手段,为CML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胡峰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