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便血到胃癌:这些预警信号你不可忽视
在现代社会中,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胃癌,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胃癌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导致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本文将通过真实案例分析,揭示便血、体重骤降、持续胃痛等常见症状与胃肠肿瘤的潜在关联,强调40岁以上人群定期胃肠镜筛查的重要性,并科普早期发现可通过内镜下微创治疗实现根治。
一、便血:胃肠肿瘤的早期信号
便血是胃肠道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许多人认为便血只是痔疮或肛裂引起的,往往不以为意。然而,便血也可能是胃肠肿瘤的早期信号。胃肠肿瘤引起的便血通常表现为黑便或暗红色便,这与痔疮引起的鲜红色便有所不同。黑便是由于胃肠道出血后,血液在肠道内经过消化酶的作用变黑所致。因此,当出现黑便或暗红色便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胃肠镜检查,以排除胃肠肿瘤的可能性。
二、体重骤降:警惕胃肠肿瘤的隐匿性
体重骤降是胃肠肿瘤的另一个重要信号。胃肠肿瘤患者由于肿瘤的生长和代谢异常,常常会出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症状,导致体重迅速下降。尤其是没有明显原因的体重骤降,更应引起重视。体重骤降不仅可能是胃肠肿瘤的表现,还可能是其他恶性肿瘤的信号。因此,当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骤降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病因。
三、持续胃痛:胃肠肿瘤的潜在威胁
持续胃痛是胃肠肿瘤的常见症状之一。胃肠肿瘤引起的胃痛通常表现为持续性、隐隐作痛,且与进食无关。与胃溃疡、胃炎等疾病引起的胃痛不同,胃肠肿瘤引起的胃痛往往难以缓解,且逐渐加重。因此,当出现持续性胃痛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胃肠镜检查,以排除胃肠肿瘤的可能性。
四、定期胃肠镜筛查的重要性
40岁以上人群是胃肠肿瘤的高发人群,定期进行胃肠镜筛查是早期发现胃肠肿瘤的重要手段。胃肠镜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胃肠道内的病变,及时发现早期肿瘤或癌前病变,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通过胃肠镜筛查,可以在肿瘤尚未扩散前进行内镜下微创治疗,实现根治,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五、早期发现与内镜下微创治疗
早期发现胃肠肿瘤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内镜下微创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早期胃肠肿瘤患者。内镜下微创治疗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通过内镜设备将肿瘤组织切除,创伤小、恢复快,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高。早期胃肠肿瘤患者通过内镜下微创治疗,可以实现根治,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巨大创伤和并发症。
六、真实案例分析
邱女士,45岁,因便血、体重骤降和持续胃痛就诊。经过胃肠镜检查,发现其胃内有一早期肿瘤。医生为其进行了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成功切除肿瘤组织。术后邱女士恢复良好,定期复查未见复发。这一案例充分说明了便血、体重骤降和持续胃痛等症状与胃肠肿瘤的潜在关联,以及定期胃肠镜筛查和早期发现的重要性。
结语
便血、体重骤降和持续胃痛等症状可能是胃肠肿瘤的早期信号,不可忽视。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胃肠镜筛查,早期发现胃肠肿瘤,通过内镜下微创治疗实现根治,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希望通过本文的科普,能够引起大家对胃肠肿瘤的重视,及时就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远离胃肠肿瘤的威胁。
朱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