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的抗癌中药

2025-04-02 21:56:20       3255次阅读

临床常用的抗癌中药

在现代医学中,抗癌药物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中医药在抗癌治疗中的独特作用也不容忽视。中医药通过调节机体的整体状态,增强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减轻放化疗副作用等多方面发挥作用。本文将介绍几类临床常用的抗癌中药,探讨其在实体肿瘤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一、清热解毒类药物

清热解毒是中医祛邪治疗的重要法则之一,主要用于治疗热证、实证的恶性肿瘤。这类药物具有广泛的抗菌谱,能够抑制病毒,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对一些实验动物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对癌细胞和白细胞具有杀伤活性。因此,清热解毒类药物具有消炎、杀菌、抑癌、排毒和退热等作用。常用的清热解毒类药物包括山豆根、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紫草、半枝莲等。这些药物在临床应用中较为广泛,各有其主治特点。例如,白花蛇舌草常用于消化系统肿瘤,三尖杉、青黛、长春花等则常用于白血病的治疗。这些药物中不少已分离出有效的抗癌活性成分,如喜树碱、多糖、三尖杉酯碱、靛玉红、长春花碱等。在临床使用中,清热解毒类药物常与活血化瘀药或扶正补虚药配伍,以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扩大适用范围。然而,清热解毒药性凉,多具苦味,对身体虚弱、脾胃虚寒者不宜多用。

二、活血化瘀类药物

活血化瘀类药物能够减低血小板凝集,使癌细胞不易在血液中停留、聚集和种植,从而减少转移。这类药物还可以影响微循环,增加血管通透性,改善实体瘤局部的缺氧状态,提高治疗敏感性,有利于抗癌药物和免疫淋巴细胞及其细胞毒素到达肿瘤部位,发挥药理抗癌作用。此外,活血化瘀类药物还能提高机体补体水平,增强免疫力,抑制纤维母细胞亢进的胶原合成作用,减少粗糙型纤维母细胞生成,从而预防或减少治疗引起的组织纤维化。常用的活血化瘀类药物包括蜈蚣、蜂房、斑蝥、莪术、三棱、威灵仙等,适用于多种肿瘤,尤以消化系统肿瘤、子宫颈癌、白血病等常见。这些肿瘤多有肿块及其他血瘀症候,活血化瘀类药物可单用或加入辨证施治方药,常配伍理气药,亦可与清热解毒药合用。

三、化痰散结类药物

中医的“痰”、“结”概念较广,所谓“痰”不仅指呼吸道分泌的痰液,还包括体内其他病理产物;所谓“结”不仅指淋巴结核或淋巴结炎,还包括颈部、腋窝、腹股沟及皮下的一些肿块,包括这些部位的肿瘤或转移瘤块。化痰散结类药物通过化痰、软坚散结,能够有效缓解肿瘤引起的症状,抑制肿瘤生长。常用的化痰散结类药物包括半夏、贝母、昆布、海藻、牡蛎等。这些药物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甲状腺肿瘤、乳腺肿瘤、淋巴结肿大等疾病。化痰散结类药物常与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四、扶正固本类药物

扶正固本类药物主要用于增强机体正气,提高免疫功能,改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这类药物包括人参、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扶正固本类药物在抗癌治疗中常用于辅助治疗,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增强对抗肿瘤的能力,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五、利水化湿类药物

利水化湿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肿瘤引起的水肿、腹水、胸腔积液等症状。这类药物包括茯苓、泽泻、猪苓、车前子、薏苡仁等。利水化湿类药物通过利尿、消肿,能够有效缓解肿瘤引起的水肿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六、外用抗癌类药物

外用抗癌类药物主要用于局部治疗肿瘤,如皮肤肿瘤、乳腺肿瘤等。这类药物包括蟾酥、雄黄、白降丹等,通过外敷、涂抹等方式,直接作用于肿瘤部位,发挥抗癌作用。

结语

中医药在抗癌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多种药物的合理配伍,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然而,中医药的使用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用药。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在抗癌治疗中的作用将得到进一步验证和推广,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杨国良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下一篇乳腺癌筛查的重要性
上一篇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