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栓栓塞症:呼吸系统的隐形杀手
在众多呼吸系统疾病中,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常常被称为“隐形杀手”。这种疾病因其症状多变且不易察觉,常常在不经意间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本文将深入探讨肺血栓栓塞症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期提高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警惕。
一、肺血栓栓塞症的病理机制
肺血栓栓塞症是指血栓或其他栓子(如脂肪、空气、羊水等)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肺循环障碍的一种疾病。最常见的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当血栓脱落后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形成栓塞。肺动脉被阻塞后,肺组织的血液供应受阻,导致肺组织缺氧,严重时可引发肺梗死。
二、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
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取决于栓塞的大小、数量及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常见症状包括突发性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悸、晕厥,甚至休克。由于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混淆,导致误诊或漏诊。
三、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
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D-二聚体检测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其水平升高提示体内存在血栓形成,但并不特异于肺血栓栓塞症。影像学检查中,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是诊断肺血栓栓塞症的“金标准”,能够直观显示肺动脉内的栓子。此外,通气/灌注扫描(V/Q扫描)也可用于诊断,尤其适用于对CTPA禁忌的患者。
四、肺血栓栓塞症的治疗
肺血栓栓塞症的治疗主要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和手术治疗。抗凝治疗是基础治疗,通过使用药物如肝素、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和栓子的再发。对于大面积肺栓塞或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溶栓治疗可以迅速溶解血栓,恢复肺循环。手术治疗包括导管介入取栓和外科手术取栓,适用于对药物治疗无效或有禁忌的患者。
五、肺血栓栓塞症的预防
预防肺血栓栓塞症的关键在于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期卧床、术后患者、肥胖者、孕妇等,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包括使用抗凝药物、穿戴弹力袜、进行下肢活动等。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也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
六、结语
肺血栓栓塞症作为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其隐匿性和多变性使得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通过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时识别症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其对患者生命的威胁。我们呼吁广大公众和医务工作者共同关注这一“隐形杀手”,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刘禹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