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诊断与治疗

2025-03-30 00:57:52       7次阅读

引言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负担数据,胃癌新发病例约为一百零八点九万例,死亡病例约为七十六点九万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各类恶性肿瘤中均位居前列。由于早期胃癌症状隐匿,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因此,深入了解胃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一、胃癌的诊断

(一)症状与体征

早期胃癌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人有恶心、呕吐或是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症状,难以引起足够重视。随着肿瘤的生长,影响胃功能时才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但均缺乏特异性。疼痛与体重减轻是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患者常有较为明确的上消化道症状,如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随着病情进展上腹疼痛加重,食欲下降、乏力等。当肿瘤侵及周围组织或器官时,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如侵犯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难,侵犯胰腺可出现持续性腹痛并向腰背部放射等。腹部查体可能发现上腹部压痛、肿块等体征,若出现远处转移,还可能有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腹水等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常用的胃癌相关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72-4等。癌胚抗原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在胃癌患者中,部分患者血清癌胚抗原水平会升高,但其特异性不高,在其他恶性肿瘤和一些良性疾病中也可能升高。糖类抗原19-9在胃癌、胰腺癌等消化系统肿瘤中常升高,对胃癌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血常规、生化检查:胃癌患者可能出现贫血,表现为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降低,这可能是由于肿瘤慢性失血或营养吸收障碍所致。此外,肝功能、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检查有助于评估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判断是否存在肝、肾功能受损,因为胃癌肝转移较为常见,可能影响肝功能。

(三)影像学检查

胃镜检查及活检:胃镜是诊断胃癌的最主要方法,可直接观察胃内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等,并能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明确病变的性质。在胃镜下,早期胃癌可表现为黏膜色泽改变、糜烂、隆起、凹陷等,进展期胃癌则可见明显的肿块、溃疡等病变。病理活检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是确诊胃癌的金标准。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色素内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等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早期胃癌的诊断率。

X线钡餐检查:对于不能耐受胃镜检查的患者,X线钡餐检查可作为一种补充检查方法。通过口服硫酸钡造影剂,在X线下观察胃的形态、轮廓、蠕动情况以及黏膜皱襞的改变等。早期胃癌在X线钡餐上可表现为黏膜皱襞的增粗、中断、紊乱,小的充盈缺损或龛影等;进展期胃癌则可见较大的充盈缺损、龛影,胃壁僵硬、蠕动消失等典型表现。但X线钡餐检查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准确性不如胃镜,一般作为初步筛查或辅助诊断手段。

CT检查:CT检查在胃癌的诊断和分期中具有重要作用,可清晰显示胃壁的厚度、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判断有无远处转移,如肝、肺、腹膜后淋巴结等转移情况。对于评估能否进行手术切除以及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增强CT扫描可使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对比更加明显,更准确地显示病变范围和血供情况。此外,PET-CT检查将PET和CT两种技术相结合,通过检测体内代谢活性的变化,能够更早期、更准确地发现肿瘤的转移灶,尤其适用于判断是否存在远处转移,但由于其价格昂贵,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主要用于临床分期不明确或需要鉴别诊断的患者。

二、胃癌的治疗方案

(一)手术治疗

根治性手术:根治性手术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目的是彻底切除肿瘤及可能转移的淋巴结,重建消化道。对于早期胃癌,如黏膜内癌或黏膜下癌且无淋巴结转移者,可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这两种手术方式创伤小,患者恢复快,能保留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对于进展期胃癌,标准的根治性手术是胃大部切除术或全胃切除术,同时进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根据肿瘤的部位和大小,胃大部切除术又可分为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清扫胃周围的淋巴结,包括第1、2站淋巴结,以降低术后复发的风险。手术切除范围和淋巴结清扫范围应根据肿瘤的分期、部位、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姑息性手术:对于晚期胃癌患者,若肿瘤无法根治性切除,但存在幽门梗阻、出血等并发症,为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可考虑行姑息性手术。如胃空肠吻合术可解决幽门梗阻问题,使食物绕过梗阻部位进入小肠;胃部分切除术可用于控制出血。姑息性手术虽然不能根治肿瘤,但能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生存期。

(二)化学治疗

辅助化疗:辅助化疗是指在根治性手术后进行的化疗,目的是消灭可能残留的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生存率。对于Ⅱ期及以上的胃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已成为标准治疗方案。常用的化疗方案包括氟尿嘧啶类联合铂类,如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等。一般化疗周期为六到八个周期,具体疗程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而定。辅助化疗在术后三到四周开始,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手术前进行的化疗,主要适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即肿瘤侵犯深度较深或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新辅助化疗的目的是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中肿瘤播散的风险。通过新辅助化疗,部分原本无法切除的肿瘤可变为可切除,同时也能使手术切除范围更合理,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损伤。新辅助化疗方案与辅助化疗方案类似,常用氟尿嘧啶类联合铂类。一般进行二到四个周期的化疗后,评估肿瘤

下一篇肺腺癌基础知识科普
上一篇胃癌注意事项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