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基础——胃癌初认识

2025-03-26 13:25:11       3245次阅读

病理基础——胃癌初认识

对于刚进入病理诊断行业的萌新们,厚厚的病理书看起来是如此的晦涩难懂。枯燥的名词,抽象的形容,谜一样的镜下,让病理小白们显得弱小可怜又无助,那么,如何才能快速入门呢?今天就来简单聊一聊胃癌的一些病理基础知识。

一、胃癌的定义与分类

胃癌,顾名思义,是发生在胃部的恶性肿瘤。从病理学角度来看,胃癌主要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因此,我们通常所说的胃癌,其实指的是胃腺癌。当然,胃部也可能发生其他类型的肿瘤,比如淋巴瘤、间质瘤等,但这些相对少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胃腺癌又可以细分为多种亚型,包括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等。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在形态、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上存在差异,因此,准确的病理诊断对于指导临床治疗至关重要。

二、胃癌的发生发展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如高盐、腌制食物)、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等是胃癌发生的高危因素。

从病理学角度来看,胃癌的发生通常遵循“正常黏膜-慢性炎症-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癌变”的模式。这一过程可能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在这一过程中,细胞的基因和表观遗传发生改变,导致细胞生长失控,最终形成癌组织。

三、胃癌的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通过胃镜活检或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如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等),制成病理切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癌变。

病理医生需要仔细观察细胞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以及细胞核的特征等。癌细胞通常表现出异型性,如细胞核增大、深染,核浆比例失调,细胞排列紊乱等。此外,病理医生还需要评估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等,这些信息对于评估患者的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四、胃癌的分子病理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于胃癌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目前已经发现,许多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如TP53、PIK3CA、KRAS等。通过检测这些基因的突变状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肿瘤的生物学行为,预测患者的预后,并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此外,免疫组化也是分子病理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肿瘤细胞表面或细胞内的特定蛋白,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肿瘤的类型、来源,以及预测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

五、总结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病理诊断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通过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癌变。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病理学在胃癌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病理新手来说,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入门的关键。

陈敏

南雄市人民医院

下一篇职场“肝”劲守护指南:应酬频繁,男人如何护住肝
上一篇肺癌的危险因素与预防策略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