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耳夹闭术:房颤患者的“血栓拦截者”

2025-02-24 18:55:12       38次阅读

左心耳夹闭术:房颤患者的“血栓拦截者”

在心血管疾病的范畴中,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正常情况下,心脏有规律地跳动,将血液有效地泵送到全身。然而,当房颤发生时,心房原本有序的电活动被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所取代,导致心房失去了有效的收缩功能,心脏的泵血效率大幅下降。这种异常的心房电活动和机械活动,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血栓的形成。研究表明,房颤患者的心房内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积,这为血栓的形成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而左心耳,作为左心房的一个特殊结构,更是血栓形成的“重灾区”。

一、房颤与血栓形成的关系

房颤是一种由于心房内电活动紊乱导致的心律失常,常见于老年人和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由于心房的无序颤动,心房的有效收缩功能丧失,导致血液在心房内的流动速度减慢,尤其是在左心耳部位。左心耳是左心房的一个小囊状结构,由于其解剖位置和形态的特殊性,血液在此处更容易淤积,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可能随血流进入全身循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脑卒中。

二、左心耳夹闭术的原理

左心耳夹闭术是一种通过机械手段封闭左心耳的微创手术,旨在减少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手术过程中,医生通过导管将夹闭装置送入心脏,并在影像引导下将其准确放置于左心耳入口处。夹闭装置展开后,会牢固地封闭左心耳,阻止血液进入,从而消除血栓形成的主要部位。该手术的成功实施,能够显著降低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等血栓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三、左心耳夹闭术的临床应用

左心耳夹闭术适用于那些无法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房颤患者。抗凝药物虽然能够有效预防血栓形成,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出血等不良反应,尤其是对于有出血风险的患者。左心耳夹闭术作为一种替代方案,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临床研究表明,左心耳夹闭术在降低房颤患者脑卒中风险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四、术后的管理与随访

左心耳夹闭术后,患者通常需要接受短期的抗凝治疗,以防止术后早期血栓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夹闭装置周围会逐渐被内皮细胞覆盖,形成一层天然的屏障,进一步降低血栓风险。术后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是确保手术效果和监测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后续的治疗方案和随访计划。

五、结语

左心耳夹闭术作为一种创新的微创手术,为房颤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血栓预防手段。通过封闭左心耳这一血栓高发部位,手术能够显著降低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左心耳夹闭术的应用范围和效果将进一步扩大和提升。对于无法长期使用抗凝药物的房颤患者而言,这一手术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治疗选择,为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新的希望。

李文浩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下一篇肠癌的分级管理
上一篇淋巴瘤预防的科普文章
联系我们/ABOUT US
  • 电话:010-87153955
  •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院安富大厦1416室
  • 电邮:mail@dzjkkp.org
扫一扫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4797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5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