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和吸烟等因素的影响,肺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将详细介绍肺癌的病理基础、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方法,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这一严重的健康问题。
一、肺癌的病理基础
肺癌是指发生在肺组织或支气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根据其组织学类型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两大类。非小细胞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大细胞癌,占肺癌总数的绝大多数;小细胞肺癌则以其高度恶性和快速进展的特点著称。肺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包括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遗传易感性等。
二、肺癌的发病机制
吸烟:吸烟是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约85%的肺癌病例与吸烟有关。烟草中的致癌物质如苯并芘、亚硝胺等可导致肺细胞的基因突变,进而引发癌变。长期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显著高于不吸烟者。
空气污染: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可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造成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和损伤,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尤其是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空气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尤为显著。
职业暴露:某些职业如矿工、建筑工人、化工厂工人等,由于长期接触石棉、铬、镍等致癌物质,患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职业防护措施的不足和工作环境的恶劣是导致职业性肺癌的重要原因。
遗传易感性:研究表明,肺癌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某些基因突变如EGFR、KRAS等与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遗传易感性使得某些人群在相同环境暴露下更容易患上肺癌。
三、肺癌的临床表现
肺癌的早期症状常不明显,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为其他呼吸系统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咳嗽:持续性咳嗽是肺癌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长期吸烟者出现顽固性咳嗽时,应高度警惕肺癌的可能。
咯血:肺癌患者常出现痰中带血或咯血,尤其是中央型肺癌更为常见。这一症状提示肿瘤已侵及支气管黏膜或血管。
胸痛:肿瘤侵及胸膜或胸壁时,患者可出现胸痛,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隐痛,活动或深呼吸时加重。
呼吸困难:肿瘤阻塞支气管或压迫肺组织时,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衰竭。
体重减轻:肺癌患者常伴有食欲减退、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体重明显下降。
四、肺癌的治疗方法
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肿瘤类型、分期及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手术治疗:手术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通过切除肿瘤及周围部分正常组织,达到根治的目的。对于局限性小细胞肺癌,手术也可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放疗:放疗是利用高能射线杀灭肿瘤细胞,适用于无法手术或术后复发的肺癌患者。放疗可与手术、化疗联合应用,提高治疗效果。
化疗:化疗是通过药物杀灭肿瘤细胞,适用于晚期或转移性肺癌。化疗药物可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常与放疗、靶向治疗联合应用。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通过特异性药物靶向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如EGFR、ALK等,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靶向治疗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较低的毒副作用,适用于特定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PD-1/PD-L1抑制剂是目前应用较广的免疫治疗药物,适用于部分晚期肺癌患者。
五、结语
肺癌作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防治工作任重道远。通过了解肺癌的病理基础、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公众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早期发现和治疗,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我们相信,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肺癌的防治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福音。
邝言斌
上海市胸科医院 呼吸内科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