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是一类起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根据其组织学特征主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 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NHL)。这两种类型的淋巴瘤在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了解这些区别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1. 病理特征
霍奇金淋巴瘤
的病理特征以R-S细胞(Reed-Sternberg细胞)的出现为标志,这是一种体积较大的细胞,具有双核或多核,核膜清晰,胞浆丰富,有时可见典型的“镜影”细胞。HL的组织学类型较少,主要包括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和结节性淋巴细胞优势型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则不含有R-S细胞,其组织学类型繁多,超过30种,包括B细胞和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两大类。NHL的病理类型复杂,不同类型间临床表现和预后差异较大。
2. 发病机制
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感染、免疫缺陷等因素有关。而NHL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病毒感染(如HIV、HBV、HCV等)、免疫缺陷、环境暴露等。
3. 临床表现
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样,最常见的症状是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颈部淋巴结。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称为“B症状”。NHL的临床表现也以淋巴结肿大为主,但全身症状较HL少见。此外,NHL更易侵犯结外器官,如胃肠道、皮肤、中枢神经系统等。
4. 诊断
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需要找到R-S细胞。NHL的诊断同样需要病理学依据,但不同类型的NHL需要不同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
5. 治疗
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以化疗为主,常用的化疗方案包括ABVD(多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瑞滨、达卡巴嗪)和BEACOPP(卡铂、依托泊苷、多柔比星、环磷酰胺、长春瑞滨、丙卡巴嗪、泼尼松)等。部分早期患者还可以接受放疗作为辅助治疗。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发展,一些新药如PD-1抑制剂也被用于HL的治疗。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更为复杂,需要根据病理类型、分期、患者状况等综合评估。B细胞NHL常用的化疗方案有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等。近年来,以CD20为靶点的单克隆抗体如利妥昔单抗在NHL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对于某些高度侵袭性的NHL,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还可以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
6. 预后
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相对较好,尤其是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但晚期或复发难治的HL预后较差。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差异较大,与病理类型、分期、患者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部分低度恶性的NHL预后较好,而高度恶性的NHL如伯基特淋巴瘤预后较差。
综上所述,霍奇金淋巴瘤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在病理特征、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对于淋巴瘤患者而言,明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进行个体化治疗至关重要。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展,淋巴瘤的诊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赵曙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