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手段多样。本文将对胃癌的治疗原理和用药选择进行详细介绍,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
一、胃癌的发病机制
胃癌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吸烟和饮酒等因素均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此外,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的长期存在也可能导致胃黏膜的癌变。
二、胃癌的临床表现
胃癌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非特异性症状,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贫血、体重下降、吞咽困难等表现。晚期胃癌患者还可能出现腹水、黄疸等并发症。
三、胃癌的诊断方法
胃癌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活检可明确诊断。此外,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评估肿瘤的侵犯范围和有无远处转移。
四、胃癌的治疗原则
手术切除:对于早期胃癌,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和侵犯范围,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局部切除、全胃切除等。
化疗:对于中晚期胃癌或手术切除后的患者,化疗是常用的辅助治疗手段。常用的化疗药物有氟尿嘧啶、顺铂、紫杉醇等,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
放疗:对于部分不能手术或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放疗可作为局部治疗手段。通过高能射线照射肿瘤组织,破坏肿瘤细胞的DNA,抑制其生长。
靶向治疗:针对HER2阳性的胃癌患者,可使用曲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特异性抑制HER2蛋白的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免疫治疗: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胃癌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提高治疗效果。
五、胃癌的用药选择
化疗药物:氟尿嘧啶、顺铂、紫杉醇等药物是胃癌化疗的常用药物。氟尿嘧啶类药物可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DNA合成,抑制其增殖;顺铂作为一种烷化剂,可直接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紫杉醇可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阻止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
靶向药物:对于HER2阳性的胃癌患者,曲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是重要的治疗选择。曲妥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结合HER2蛋白,抑制其下游信号传导,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免疫治疗药物:PD-1/PD-L1抑制剂是胃癌免疫治疗的常用药物。通过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解除肿瘤细胞对T细胞的免疫逃逸,激活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攻击。
六、结语
胃癌的治疗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分期、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期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胡超
浙江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