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根据全球癌症统计数据,子宫内膜癌在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位居前列。本文将从疾病的病理基础、风险因素、早期识别和预防措施等方面,为您详细解读子宫内膜癌的相关知识。
一、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基础 子宫内膜癌起源于子宫内膜,是一种上皮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目前认为与雌激素长期刺激有关。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在雌激素刺激下增生,孕激素拮抗,形成周期性变化。若雌激素长期作用,而缺乏孕激素的对抗,可导致子宫内膜过度增生,最终发生癌变。
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因素 1. 年龄:子宫内膜癌多发于绝经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约60岁。 2. 肥胖:肥胖可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增加子宫内膜癌风险。 3.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易发生胰岛素抵抗,进而影响雌激素水平,增加患病风险。 4.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 5. 遗传因素:有子宫内膜癌家族史的女性患病风险增加。 6. 长期不排卵: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长期不排卵导致雌激素持续刺激子宫内膜。
三、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识别 1. 不规律阴道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典型症状,生育期女性出现非经期阴道出血也应引起重视。 2. 阴道排液:部分患者可出现血性或浆液性阴道排液。 3. 下腹疼痛:随着肿瘤的生长,可出现下腹疼痛、腹胀等症状。 4. 体检发现:通过妇科检查、超声检查等发现子宫内膜异常增厚,应进一步行诊断性刮宫以明确诊断。
四、子宫内膜癌的预防措施 1. 保持健康体重:肥胖是子宫内膜癌的重要危险因素,控制体重可降低患病风险。 2. 规律运动:适量运动可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雌激素水平,有助于预防子宫内膜癌。 3. 合理膳食:低脂、高纤维饮食有助于维持激素平衡,降低子宫内膜癌风险。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超声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5. 荷尔蒙替代治疗需谨慎:绝经后女性进行荷尔蒙替代治疗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定期监测子宫内膜厚度。 6. 积极治疗妇科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不规律等,以减少雌激素的长期刺激。
总之,子宫内膜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通过了解其病理基础、风险因素和早期识别方法,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患病风险。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韩哲洙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